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名曲赏析 > 看道 | 千年尺八,盛唐遗韵

看道 | 千年尺八,盛唐遗韵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以下是笛箫名家——杜如松作曲并演奏的尺八音乐作品《鱼山遗韵》(出自专辑:《莲台凝香》),请您点击欣赏:


拍摄日志第四十八篇


本文荣登厦门航空机上杂志《天空之城》2018年1月刊禅茶香专栏,标题为《看道|千年尺八,盛唐遗韵》 

《天空之城》2018年1月刊封面



《天空之城》2018年1月刊第50页


《天空之城》2018年1月刊第51页


《天空之城》2018年1月刊第52页


《天空之城》2018年1月刊第53页


全文如下:


往昔,在我的认知当中,吹奏类乐器最动听的是笛和箫。笛的音色较为高昂和清脆,箫的音色比较柔和、轻细、典雅。一次友人分享给我一段音乐听,苍凉的声音,时而势如破竹溃敌而出,时而气若游丝轻吟低唱,一下就穿透了我的心。这就是在中国失传已久,近些年从日本回传到中国,类似笛箫的乐器——尺八。

竹制尺八


尺八的历史来由

尺八由竹根制成,以管长一尺八寸得名,外切口,传统的尺八是五孔(前四后一)。尺八发源于东汉时期,唐朝时作为宫廷雅乐而使用。由于宋朝社会动荡、朝代更替以及元朝少数民族统治中原造成的文化断层,使得尺八在中国渐渐失传。

竹制尺八


1300多年前尺八被作为演奏唐代雅乐的乐器东传到日本。镰仓时代日本普化宗的禅宗和尚觉心来中国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学禅,期间遇到世代传习尺八的张参居士,随其学得尺八技艺并带回日本。尺八传到日本后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首先作为一种法器或者是僧人修行的方式,每到寺院有重大法事活动的时候,僧人们就在佛前献演吹奏尺八,与向佛祖献花、烧香、供奉食物一样,都是供养佛祖的方式。许多普化宗僧人把吹奏尺八作为一种禅修方式,也叫做:吹禅。

南唐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清吹场景——乐伎笛合奏


日本江户时代许多没落的武士成为浪人,并以虚无僧身份掩饰,他们用尺八代替武士刀作为武器,尺八开始在民间流传并普及,逐渐成为日本传统乐器之一。现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如同我国的故宫,珍藏之物皆属国宝),就存有当时传入的八支唐朝尺八,被视为日本的国宝。

中国装束复原团队复原盛唐乐伎装束图,乐伎手持为唐代尺八


尺八在日本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琴古流”“都山流”“明暗对山流”等几大流派。尺八古曲《虚铃》(原名《虚铎》)是历史记载最早的尺八曲,创作于约1200年前的唐代,此曲从唐传至宋代,又经觉心和尚带到日本。《虚铃》在日本的中传承下来,但是《虚铃》的境界太高,非为悦耳之作,故尺八传入日本之后又诞生了《虚空》和《雾海篪》,与《虚铃》合称尺八三本曲。可以说《虚铃》《虚空》《雾海篪》分别表达了悟道、修行与尘世的三重境界。

笛箫名家——杜如松,手持为竹制尺八


我与尺八的缘分

2015年秋天,我陆续接触了一些在业余时间学习吹奏尺八的年轻人,经他们述说:初学者要把尺八吹响并没有想得那么简单,因为它跟中国“天人合一”的理念是相结合的,如果吹的时候精神不集中是吹不起的。然而练习的过程是比较枯燥的,只有真正喜欢尺八的人才会有毅力坚持下来。和我一样,他们被尺八独特的声音深深吸引着,得益于现代发达的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手段,热爱尺八的年轻人自然聚在一起练习吹奏尺八。有一次我去看吹奏尺八的演出,他们身着日式服装,吹奏出来的是东瀛风格乐曲,虽然好听但总觉是日本的曲风。想想尺八从中国失传,流传到日本后经过改良和本土化,融入了日本味道也正常。或许国内这些年轻的吹奏者们经过一段学习后,会渐渐吹出属于中国的曲风来,我内心怀着这样的期许。

笛箫名家——杜如松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因为忙于工作我很少去听尺八乐曲,但这个超尘脱俗的声音会时不时在我心头萦绕,一日去杭州办事,在一个公交车站旁我看到了护国仁王禅寺的地标:尺八穿过护国石头,像是钥匙插在一扇门上,感觉到这单纯的尺八像一把钥匙,无意中开启了一个忘却的故乡,又仿佛是一个文化的象征物。我站在马路边呆呆地望着它,浮想联翩:寺庙、尺八、日本遣唐使僧人、唐朝宫廷雅乐、南宋人……好像有许多难解之谜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们所有的先人,都不会知道我们,但我们应该知道他们,通过寻根,能够看到一代一代人的追求。这些追求,放在一个民族的大背景中,其实每一笔都很精彩,汇总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精彩的民族史。看似偶然的一段尺八繁荣与消亡历史,却构成了我们民族的一段段历史。我冥冥之中感到,在杭州,这个曾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朝代南宋的都城,偶遇到这个地标,或许,尺八为我打开了继续探究的一扇门,我满怀好奇……

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地标(杭州曙光路南侧的黄龙洞公交站旁


没想到这一天很快来到,我有缘去拍摄杭州笛箫名家、与尺八结缘多年的杜如松老师。杜老师一身中式布衣,双眼炯炯有神,有一股武林侠客的气质,让我印象深刻。

笛箫名家——杜如松

杜老师七岁开始吹笛,十岁就能登台独奏,曾被人们誉为“江南小神童”。1978年,他考入浙江省文艺学校,师承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赵松庭先生。杜老师很早接触日本尺八“明暗对山流”“琴古流”等诸多流派,被尺八的音色深深吸引,心灵受到了震撼,便开始学习吹奏尺八。

笛箫名家——杜如松,吹奏尺八


吹奏尺八不仅需要娴熟的技巧,更需要对文化的深刻领悟,因此即便是杜老师这样有着近40年深厚音乐造诣的艺术家,要吹好尺八依然要投入百倍的努力。“一开始我吹不好,想过放弃,但又觉得必须坚持下去,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领悟了其中的奥妙,在不断的感悟中,对尺八的理解也更深刻。身心完全静下来后,用尺八吹出的音乐也和心境一样,变得浑厚、纯净。”杜老师这一番话让我深有感触。随着年岁的增长,人总归要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开始做减法,当一个人的心由浮躁变为平静时,会生出更多的智慧,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笛箫名家——杜如松,吹奏尺八


我回去后网上寻找杜老师的尺八乐曲CD,我在其中一首由杜老师作曲的《鱼山遗韵》中惊喜地听到了中国的味道,那段时间我常在工作之余戴上耳机,慢慢享受这使人放空自己的雅乐,作为短暂的休息。乐曲平静、淡定,没有忽缓忽急的节奏,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旋律,像风吹过竹林的声音,轻盈而又神秘。这种声音清幽而不幽怨,空寂却不孤独,有一种超脱尘世之后大彻大悟的空旷和淡定,我仿佛看到一位身着古装的宫廷乐师在演奏,我沉醉在悠扬曼妙的乐曲中。此刻,尺八在我心里已经回到它的故乡......

笛箫名家——杜如松,吹奏尺八


弘扬中国文化

曾经我错误地觉得西方文化更加高大上些,近些年国家提倡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我也渐渐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价值所在。

生活在这个传统文化蓬勃复兴的时代,与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度过自己青年时代的父辈相比,我是幸运的。一个人在成年之前接受的主流文化应该是我们自己的中国文化,只有深厚的本民族文化熏陶才会培养出炙热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对民族的厚重责任感。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长河中,每一朵浪花都曾经那么绚烂,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一读那些影响古今中外几千年的经史子集,知道什么是秦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传统文化才是培育智慧的沃土。

笛箫名家——杜如松,吹奏尺八



「未完待续」





特别鸣谢

「文学顾问」

李小红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上海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现供职于中国戏曲学院梅兰芳艺术研究中心

「艺术顾问」

杜如松

笛箫名家

中国装束复原团队

上海南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装束与乐舞(yuewu_zhuangshu)

「图片提供」

图7、10由佳旭影视李雯拍摄

图4由中国装束复原团队拍摄;

其余图片均由高清拍摄

「图文编辑」

佳旭影视

「文字校对」

佳旭影视邹敏

主编推荐

网易号:看道

今日头条:看道

新浪ID:@佳旭影视

企鹅号天天快报:看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