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名曲赏析 > 吴悠 “神童”风波之后:谁该为“新闻失实”埋单?

吴悠 “神童”风波之后:谁该为“新闻失实”埋单?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蓝字”可订阅哦!


立法宣传



近日,山东莱阳的一名14岁男生李某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消息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据《齐鲁晚报》报道,2003年11月出生的李某,自小对计算机有浓厚兴趣,6岁时,开始研究软件,自主设计了一个一键式关闭学校电脑的程序;8岁,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站,自主研发了云计算平台;2016年,注册成立莱阳喔普云计算有限公司,这也是莱阳首家学生公司;研发一款3d扫描仪,可以实时扫描任何物体并跟3d打印机链接,实时进行打印立体模型;2017年初,应邀出席了香港《IDC商业高峰论坛》和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国际互联网发展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更让网友惊叹的是,2017年7月份以来,李某先后收到清华大学、华南理工科技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的考察函,除此之外,韩国、日本大阪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也相继抛来橄榄枝,2017年10月13日,李某成功签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6岁设计程序、8岁研发云计算平台、14岁签约“麻省理工大学”,看似荒谬的经历却被各大媒体争相转载,报道成无懈可击的“事实”,而李某则被网友惊呼为“网络神童少年”。

然而,这些报道在遭遇热议的同时,也引发了广泛质疑。

譬如,有质疑者指出,麻省理工全称“麻省理工学院”(MIT),而非“麻省理工大学”,也没有开设“预科”。MIT本科入学申请截止日期是11月15日(春季入学)和3月15日(秋季入学),不存在“10月13日签约”一说;“神童少年”参加并获奖的“ACPC国际大赛”,无官网,也无组织方信息。此外,其与不同高校往来的邮件,发件人均为同一人“david lee”,存在疑点。



果不其然,最后的调查结果表明,各家自诩权威的媒体都被这个14岁的孩子给“戏耍”了。

12月11日,山东省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发布“神童”李某签约麻省理工学院事件调查结果:核实不严,事实失实。自此,轰轰烈烈的“麻省神童”事件在网络平台迅速离场。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推动了网络新闻的迅速崛起。在海量信息和便捷的网络大背景下,网络新闻将无序化的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信息变得简洁精炼,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从而获得各大网友的青睐。因此,各大官方媒体则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新闻,通过对各类新奇事物的发布,赢得更多网友的点击和关注。

网络新闻的发展确实给许多媒体的网友带来了便利,但另一方面,许多媒体却一味追求新闻的时效性、新奇性,对新闻事实的来源和本身内容不闻不问,这种情况下便极易造成新闻失真,闹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就在本月上旬,也有一则失实新闻被刷爆网络。12月5日,齐鲁晚报今日聊城官微发布一则名为《医疗技术被质疑,护士猛踹老太太!》的视频,引起了广泛热议。



但很快事件反转,12月6日,聊城市人民医院宣传科的赵科长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该报道严重失实,该患儿的父亲是齐鲁晚报驻聊城副主编张跃峰,而当事护士操作不存在任何问题,此次“医疗纠纷”报道纯系张跃峰“泄私愤”行为。

随后,《齐鲁晚报》发声明称,当事人张跃峰作为新闻从业人员,“违犯新闻纪律、有悖职业操守”,对张跃峰予以解聘,对其主管领导予以降级。

一直以来,各大官方媒体以其权威性著称。所谓权威性,其实就是其占有信息量的体现:一个媒体占有信息越多,就越有权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权威的媒体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但要发布新闻事实,。

由此,,可以对社会百姓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如今,网络平台上千千万万的新闻让人眼花缭乱,网民们受限于官方媒体的权威性,很容易对所见的新闻深信不疑。

但正因为如此,许多失实新闻毫无防备地入侵了受众的公共领域,对社会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此次的“麻省神童”事件,本是一个漏洞百出、疑点重重的新闻,甚至包含很多证伪信息,却被山东两家正规媒体刊登出来,,,甚至一些媒体的微博文案都抄得一模一样,原封不动地发出。这使我们不得不发出责难:这些媒体的记者到底有没有进行一些最起码的审核工作?

早在2011年10月14日,,其中明确规定新闻记者开展新闻采访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禁编发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新闻记者编发新闻报道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得发布虚假新闻,严禁依据道听途说编写新闻或者虚构新闻细节,不得凭借主观猜测改变或者杜撰新闻事实,不得故意歪曲事实真相……



而如今,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不实报道不断呈上升趋势,不但扰乱了新闻秩序,也降低了媒体公信力。

新闻失实的背后,谁该来担责?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我们的媒体和记者。应当知道,作为一个有权威的媒体,必须在做好新闻报道本身上下功夫,而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便是新闻的真实性。

有些记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采访不够深入、原始材料不足,以讹传讹,造成新闻失实;有些记者,利用新闻来虚报成绩,为个人或单位骗取荣誉或掩盖劣迹,或是出于个人利益或者意愿,撰写不实信息误导群众;此外,编辑的疏于检查、核对不严出现的技术性差错等,也是新闻事实的主要原因。



如何把握新闻真实性?这就要求记者提高警惕,认真审核新闻内容。比如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若信息源来自其他媒体和机构,记者和编辑要认真核实、并确保无误后再进行报道;后期编辑要做好事实核实工作,避免新闻以讹传讹;在新闻报道中,要保持公正,不掺杂私心,避免掺杂个人偏见和集团偏见,切实提高记者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建设。

媒体本是权威和真实的象征,而如今,新闻失实成为众媒面临的“行业之殇”。由此,媒体记者不得不在乌烟瘴气的环境下,保持应有的严谨和自律。这不仅要求记者提高职业素养、把握社会道德,也要求他们怀揣一颗敬畏之心,兢兢业业,挖掘真相,才不至于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急于求成、盲目附和,最终引来声讨、自砸招牌。


(立法网新媒体中心 吴悠/文)





地  址: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2号汇日·央扩国际广场2801室

电  话:028-65235657

投稿方式(选一)

lifawang96118@163.com

(总编室邮箱);

luoshuping701

(总编辑微信)

(本刊所载,文责自负;欢迎吐槽,欢迎投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