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13年,年仅6岁的加拿大籍华裔小钢琴家王莱恩登上了美国卡耐基音乐厅的舞台
如今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卡耐基音乐厅的舞台上经常出现一些小孩子的身影。虽然他们年龄很小,但演奏的音乐作品却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这些音乐神童是如何具备如此高的艺术成就的?这些音乐界的明日之星真的会成为名垂青史的音乐家吗?
音乐神童层出不穷
最近,17岁的英籍华裔少年杨远帆正在忙碌准备自己在苏格兰的首场钢琴音乐会。在这场演出中,他将会演奏包括《肖邦幻想曲F小调》《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和《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等在内的众多优秀钢琴曲目。杨远帆自幼随父母移居英国爱丁堡,5岁开始接触钢琴。他在童年时期就十分热爱音乐,练习弹奏过上千首世界名曲。前年,他获得了BBC青年音乐家奖(钢琴组),之后又尝试作曲,以“作曲神童”的身份活跃在音乐界。年轻的杨远帆不仅是天赋过人的钢琴演奏家,更是一名全能型音乐家。
近年来,像杨远帆这样小小年纪就表现出过人才能的古典音乐演奏家层出不穷。美国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教授说,与过去相比,现在的演奏者们年龄更小、演奏水平更高。不少人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归结为“奥运综合征”,这些演奏者和运动员一样,不断追求更好的成绩,为打破纪录而生。
好胜心理是人类的本性。自古以来,正是因为人类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社会才得以不断发展。现如今,这种竞争意识逐渐渗入到音乐界,带有奥运竞技色彩的乐坛竞争开始了。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谈道:“现在有很多十岁以下的儿童在弹奏肖邦练习曲,在我小的时候,身边从没有任何一个同龄人可以弹奏那样高难度的曲子。”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小小莫扎特”集体涌现的时代。这些音乐神童可以背诵并弹奏出难度极大的肖邦练习曲和钢琴协奏曲。今年年初,加拿大国家电视台CBC曾采访了一名在年仅8岁时就成名的钢琴演奏家。这位钢琴巨星10岁时就已经通过加拿大钢琴讲师资格考试,14岁进入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另外一名加拿大籍华裔小钢琴家名叫王莱恩。虽然年仅7岁,但去年他就已经站到了美国卡耐基音乐厅的舞台上,这是很多音乐人毕生的梦想。9岁的英国音乐神童阿尔玛·多伊彻从两岁开始学习钢琴,3岁学习小提琴。5岁时偶然发现给诺基亚手机铃声谱曲十分有趣,于是开始学习作曲,目前她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剧作家和作曲家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如今,音乐神童的数量不断增多。欧洲和北美地区一些音乐学校的负责人表示,以前只有25岁以上的人才有资格参加音乐比赛,而现在10岁大的孩子也可以在音乐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这种现象在钢琴比赛中最为常见。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组委会就曾表示要增设13至17岁年龄组的比赛。美国国际钢琴比赛早已开设了6至8岁年龄组的比赛。此外,即将举行的第二届纽约考夫曼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已经将参赛选手的年龄范围划定为7至17岁。
这些小小演奏家们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像杨远帆一样是中国人,或者带有中国或亚洲血统。杨远帆的钢琴导师、英国曼彻斯特皇家音乐学院教授兼著名演奏家玛丽·克劳克兰表示,现在能在国际音乐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未成年参赛者们大都来自亚洲,亚洲人正在各大音乐比赛中崭露头角。
目前,中国有3千万名小小钢琴家,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众多的国际音乐比赛中都有中国人的身影。玛丽·克劳克兰指出,中国儿童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脱颖而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始终奉行勤奋治学的学习精神。
除了亚洲,欧洲和美洲大陆上也涌现了诸多音乐神童。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3岁时就能用钢琴弹奏出只听过一遍的音乐曲目,6岁时在小提琴演奏上表现出超凡的天分,18岁时被任命为宫廷乐手;出生于阿根廷的钢琴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8 岁开始在维也纳演出;德国小提琴手安妮·索菲·穆特在13岁时就登上了国际舞台。他们是弹奏技术与艺术天赋兼备的真正神童。
杨远帆从6岁开始弹钢琴,17岁就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大奖
神童现象引发的担忧
然而,近来有不少人开始对音乐神童层出不穷的现象表示担忧:比起弹奏内容和艺术成就,当今社会过分强调一个演奏家在年少时的成就。今年5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了一个16岁的小提琴演奏者因为未能在卡耐基音乐厅演出而捶胸顿足,懊恼不已,以致最终患上了抑郁症。演奏者们为何会如此在意自己在年少时的成就?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无论是对媒体、对评委还是对公众来说,评论一个人的年龄比评论一个人的艺术成就简单得多,毕竟一个在足够小的年龄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人,。
1996年上映的电影《闪亮的风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澳大利亚钢琴家大卫·海尔夫高特是一名钢琴神童,他从小受到父亲的严厉管教,3岁开始学习钢琴。长大后的大卫成为远近闻名的钢琴演奏家,但在一次音乐会上,当他演奏《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时,他终于按耐不住内心的压抑,最终精神崩溃,冲出了礼堂。中年的大卫成了一个神智恍惚、口齿不清的流浪汉。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大卫和流落街头的乞丐一样在街上闲逛。突然,他闯进一家餐厅,。望着既熟悉而又陌生的琴键,他热泪盈眶,由于抑郁过度,他最终倒在了这架钢琴旁,离开了人世。这部影片启示我们不要过分要求儿童在音乐上的成就高于成人,因为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小时候的成功几乎不会影响到他的未来。
从长远来看,一个音乐家在少年时期取得的成就不会对其日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小音乐神童受人追捧的原因在于,其“小大人”的形象给观众带来很强的新鲜感。而对这些小演奏家来说,年少成名之后,他们对未来的音乐发展道路常常感到迷茫,这些儿童往往在成名后不久就毅然退出音乐界。也许这个解释能给16岁“高龄”却依旧没能在卡耐基音乐厅演奏过的小小音乐家们带来一丝安慰。
如今,杨远帆已经多次在钢琴比赛中获胜,成功稳住了自己神童音乐家的地位。在谈及自己的音乐成就时,杨远帆说:“我们应该正确地理解什么是演奏技巧,演奏技巧只是帮助我们取得艺术成就的一个工具而已。”的确如此,如果没能为自己设定以艺术成就为标尺的目标,只是为了从父母、老师或听众那里得到赞扬而研习演奏技巧的话,小小音乐神童们一定会在之后的学习道路上碰钉子,而且还会回过头来责备当初在音乐之路上给予过他们无限帮助的父母和师长。
真正的音乐大师会经久不衰,名垂青史,即使在20年后也可以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征服听众。正因如此,莫扎特在年少时的经历被奉为音乐界的传说,巴伦博伊姆和穆特被称为音乐巨人。钢琴家布里埃拉·蒙特罗曾提出,在艺术成就上,音乐神童应该超越成人音乐家。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有些太勉为其难了。蒙特罗8岁时第一次登上音乐会的舞台,却在10年后放弃了自己的音乐事业,对此他表示:“音乐家需要通过演奏乐器来向观众讲述一段故事,传达某种情感,我整天待在教室练习弹奏,对生活和世界漠不关心,也就无法为观众讲述我的所见所闻。”之后,蒙特罗开始游览世界各地,不断积累人生经验,努力积累更多的人生感悟,终于在32岁时重新回到舞台。
演奏技巧并不是评判一个演奏者音乐造诣的唯一标尺。近来,一名在英国基督医学院音乐系学习的9岁学生因为弹奏出了超高难度的钢琴曲目而深受瞩目,被新闻媒体称为“小小钢琴演奏家”。对此,该校的音乐系主任表示,能够演奏难度高的音乐作品并不代表这个人一定是合格的演奏家。一名成功的演奏家不仅能够独奏,还能与其他演奏者协同演奏。
某音乐学院招生负责人也曾谈到,在招收新生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就是该学生的艺术潜力,面试时,基本所有学生都可以准确弹奏出乐谱,但是如果一些学生的演奏索然无味、内容空洞,那么他们通常是不会被录取的;相反有些学生虽然演奏技巧不够娴熟,但如果可以从他们的演奏中看到发展潜力的话,学校会破格录取他们。
如今在全世界,8、9岁大的小小音乐家非常多,照这样发展下去,未来的音乐神童想要登上卡耐基音乐厅就更难了。蒙特罗说:“现在的演奏会就像是一场数字游戏,演奏的速度越快,演奏者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受到关注。”很多音乐家都同意这个观点。蒙特罗承认演奏者需要努力练习,开始学习的年龄越小越好,但是,最重要的是演奏者一定要热爱音乐。换言之,蒙特罗是在告诉那些14岁前未能成名的演奏者们,他们也是有希望的。
[译自韩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