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名曲赏析 > 当那个又帅又轴的宰相被辞退后 ----盛世贤相张九龄

当那个又帅又轴的宰相被辞退后 ----盛世贤相张九龄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许多人都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听过张九龄,其实,张九龄的闪耀之处并不仅仅在他的诗,。王夫之称他“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若非有诗歌以外的过人之处,怎能当得起这岭南第一的名声。

 

史上最帅宰相

史书说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为何要把这个特点放在第一?我们每天看到快递小哥煎饼阿姨并无所感,但如果一个新闻标题是“史上最帅快递员”、“美女辞职卖煎饼”,那就会引来数万点击,所以说以貌取人真的是人类本能,连阅人无数的唐玄宗都不例外:“朕每次见到张相,都感到精气神为之一振。”张九龄被贬出京后,每次李林甫推荐宰相人选,玄宗都要先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由此可见,张九龄当选“史上第一帅宰相”无可厚非。

 

文场之元帅

张九龄的文章没有他的诗名气大,但在当时很有影响力。

先说小时候。中国人有个习惯,开扒一个明星,总要从这个人小时候开始挖起,夸其三岁成文四岁能武,如果实在不能文武那就让他称象砸缸灌水浮球,总之能流传千古的名人小时候总要有几点过人之处,如果连称象砸缸这种事迹都找不出来怎么办?那就只能从身世上来找了,要么出生时天降异象紫薇星动,要么白鹿入怀生有異稟,而这位张九龄先生,相传为鲮鱼转世,出生时有九鹤降临,不但这一点符合了古代名人的传统套路,出生后也是个少年天才般的存在。

老张七岁时---- 似乎好多名人小时候的事迹都是发生在六七岁,王勃七岁能文,骆宾王七岁咏鹅,寇准七岁即席赋诗,李贺七岁名扬京城----张九龄七岁时在宝林寺前折了一支桃花藏在袖中被前来进香的太守看见,太守说,“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张九龄立即接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太守又出一对:“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快速应对:“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史书记载,张九龄十三岁时拿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谒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看后特别赞赏:“此子必能致远。”

于是神童的铺垫就做好了。

接下来到30岁时,张九龄高中进士。有人会想,30岁才考上大学有什么了不起。且不说唐代进士多难考,就说张九龄的生源地岭南,在唐代就像现在的偏远艰苦山区,参加的还是全国统一卷,用的全国统一标准录用,根本没有边疆山区降分优惠政策,就这样还考了个全国第二名,从此开始了他绚丽多彩又命途多舛的职场生涯。

在这个生涯里,除了玄宗外,开元名相、文坛宗主张说(yuè)是他最重要的贵人。有人可能会疑惑,张说既然这么有本事,为何论政绩,没有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里,论文章,没有出现在语文课本中?那是因为盛唐名人太多了,中学课本字数有限制,做官名气不如姚崇宋璟的都踢出去了,写文名气不如八大家的也都踢出去了,所以好多人对张说比较陌生。这人看张九龄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加上两人文风相近,臭味相投,非常喜欢,更巧的是又都姓张,干脆认了宗亲一路提携。,在文学上继承和发展了张说文风,引领了盛唐诗赋的革新。玄宗说:“张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终身师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

张九龄的文章之所以传颂度较少名气较小,主要在于他的文以碑志、制敕、祭文为主,这类文章要么立于庙堂,要么是皇帝诏书,对文辞思维都有严格要求。他奉旨代撰敕文时不用拟稿,语毕敕成,,而且文笔凝炼,逻辑缜密,以至于他五十多岁屡次要求回老家照顾母亲时,玄宗为了让他安心留在京城,把他弟弟张九皋、张九章调到岭南分别封到广州都督兼五府节度经略使与岭南节度使来照顾他们母亲,这与现在地方企业政府为了引进博士人才提供各种户籍安家优惠政策相比,手段简直高明了许多。

 

耿直倔强有点轴

一开始,张九龄当了几年秘书郎的闲职,玄宗即位后当了拾遗,就是给皇帝提意见的谏官,当时他还真的提了不少重要意见,尤其是上书玄宗重视地方官员的选用,间接导致了玄宗召集全国县令亲自考试,撵走了45个不合格的县令,问责了两个相关吏部侍郎。事闹得似乎有点大,这时候的张九龄资历还比较浅,加上他平时为官处事恪守原则拘泥不化,又与宰相姚崇闹得不愉快,被认为“封章直言,不协时宰”,压力太大混不下去了,就干脆辞官回家。

古人辞官,或衣锦还乡安度晚年或隐居山林斗酒为乐,张九龄却是身在山林心系庙堂。回岭南老家的路上崇山峻岭险滩急流,尤其从江西到广东只有一条年久失修艰险异常的旧路,这也是为什么岭南一直蛮荒不化的主要原因。,上面很快批了下来,由老张作为工头,政府出资来做这个项目。

自古以来,造桥铺路都是功德无量的善举----当然,朱之文赵丽颖这种花钱修路不落好的算是另类了。张九龄主持修建的梅岭古道,打通了中原通往岭南的南北通道,广东的盐米香药,中原的绢帛瓷器,都经过这条路南来北往,甚至后来乱世中原难民逃难也通过这条路涌向岭南,所以清代诗人杭世骏在《梅岭》说“荒祠一拜张臣相,疏凿真能迈禹功”也不算夸大。

由于修路这个项目做的很成功,,,,这年他40岁,从此平步青云,直到48岁时被贵人张说连累,,接着五年后张说去世前极力推荐,张九龄重新回到京城,才逐步走上国之股肱、首辅重臣的位置。没过多久,李林甫进入中枢,盛唐剩下最后一抹余晖。

也是在这个时期,老张耿直到顽固的脾气发挥到了极致。

玄宗生日,别人都献奇珍,独张九龄献自己撰写的《千秋金鉴录》十章,用以借古证今,玄宗很喜欢。话说回来,这个时候能说不喜欢么?

玄宗带大伙去看鱼,夸池中的鱼养的好,李林甫的马屁立即接上:“那是您的恩泽所致。”张九龄却说:“鱼儿跟百姓一样,能不能生活的自在,得看用什么样的人来管理。看鱼自乐这种事是小儿女玩的情调,陛下你就不要过分沉溺了。”玄宗的兴致瞬间没了。话说回来,老张这话搁谁身上谁听了都得烦,好好看个鱼,硬是搞成了说教。

玄宗去洛阳小住,原定于次年回长安。洛阳的上阳宫那阵闹鬼,吓得玄宗秋天就要回去。张九龄反对说,定好的时间怎么能随便改动,而且正逢农忙时节,这时候回京,沿途必然扰民,不利秋收。李林甫坚决支持玄宗,说洛阳和长安只不过是陛下的东西二宫,陛下想住哪便住哪。于是玄宗到底赶了回去。

安禄山任平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失利,被张守珪押解至京。张九龄曾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抓着这个机会要依军法处死安禄山。玄宗看到张九龄批文得知他要杀安禄山的根本原因是断言安禄山日后必反认为很荒谬,最终放了安禄山。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大破契丹,玄宗欲封他做宰相,张九龄不同意,玄宗又说,只挂宰相之名不任实职。张九龄说,张守珪现在刚破了契丹就要封相,那日后再灭奚、,还有官职赏他吗?

牛仙客在朔方任河西节度使时有功,玄宗打算调他进京做尚书,张九龄不同意,认为牛仙客一直任边将,。玄宗又问,那赏他封地食邑总行吧?张九龄还不同意,因为牛仙客的所谓功绩不过是充实仓库、修理军器,这些是作为一名合格边将应该做的事,而封地食邑是要赏给有战功的人。玄宗再去问李林甫,李林甫就说牛仙客有宰相之才,做个尚书算什么。第二天玄宗再问张九龄,老张头依然死倔不同意,玄宗这次直接生气了:“所有的事还非得你说了算吗!”

就这样,张九龄以他矢志不渝的耿直顽固,把玄宗一步步推向了口蜜腹剑情商超高的李林甫,这些还不够,老张头还有大招。

武惠妃受宠,欲唆使玄宗立自己儿子李瑁为太子,联合李林甫劝玄宗废掉当时的太子李瑛,玄宗也同意,但是张九龄不干,摆事实讲道理,死谏唐玄宗怒斥李林甫,于是这事就先搁着了,却也在玄宗心里埋下了一根刺。

夏秋之际,玄宗派高力士赐给张九龄一把白羽扇,聪明如他,立即明白了玄宗之意,所谓秋扇见捐,天凉了扇子就要丢弃一边,于是献《白羽扇赋》以寄意

当时而用,任物所长。

彼鸿鹄之弱羽,出江湖之下方,

安知烦暑,可致清凉?

岂无纨素,彩画文章?

复有修竹,剖析毫芒。

提携密迩,摇动馨香,

惟众珍之在御,何短翮之敢当?

而窃思於圣后,且见持於未央。

伊昔皋泽之时,亦有云霄之志,

苟效用之得所,虽杀身之何忌?

肃肃白羽,穆如清风,

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於箧中。

 

接着,因张九龄出言维护同僚好友严挺之被罢相,李林甫任中书令,牛仙客入相,盛唐接近尾声。

次年,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遭流放,李林甫提醒玄宗,周子谅是张九龄所荐,于是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人还没到荆州,他全力维护的太子李瑛及另外两名皇子就被贬为庶人并处死。没过几年,这个耿直的boy,开元最后一名贤相也因病去世。十余年后,安史之乱爆发。

 

纵观张九龄一生,是典型的忠君爱国传统文官,但是也有个性有脾气,有文才有能力。他经历的是中国古代最全盛的时代,遇到的是最英明时期的君王,施展的是自己最大的能量与抱负。虽然生前的固执没能拗过玄宗的大腿,但死后也享了作为人臣的最大哀荣,先是追赠为荆州大都督,帝赐谥号为“文献”,后安史之乱玄宗入蜀追思张九龄痛悔不已,特意遣使去岭南祭张九龄,又追赠其为司徒,算是对他一生的肯定,张先生泉下有知,也是欣慰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