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名曲赏析 > 对29名省级高考状元全方位分析,什么样的家庭最能培养出高考状元

对29名省级高考状元全方位分析,什么样的家庭最能培养出高考状元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大数据告诉你,学霸是这样炼成的。


什么什么?九成上的是普通幼儿园,七成念的是普通小学!九成没有上过课外辅导班,三成谈过恋爱!


亲,你看到的不是别的,是关于2015年高考状元的调查数据。



最近“澎湃新闻”发布了一份2015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全国21个省和直辖市的29名省级高考状元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包括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


在这里,你能找到新鲜出炉的高考状元“小鲜肉”们,是如何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呢?相信这是很多家长以及具有学霸志向的同学们十分关心的话题。


这样的结果,是不是让您大吃一惊?


别急,小编这就带您看看!




家庭篇:什么样的家庭最容易培养出高考状元?


1、母亲职业占比教师最高





2、状元们平时做家务吗?





3、父母是否会干预学习?




86.21%的高考状元选择几乎不会,13.79%选择偶尔会,选择经常会的为零。(图片四舍五入)



4、与父母沟通顺畅吗?



平时与父母沟通顺畅的高考状元超过50%。父母的教育方式偏向于鼓励赞美的达到了93.1%,严厉鞭策的占比仅为6.9%。



5、选择学校、专业,和父母发生过冲突吗?





小编点评:状元家庭比较民主



原来高考状元也爱做家务,原来高考状元的学习很少受父母干预,原来大多数高考状元的父母倾向于鼓励式教育,原来高考状元的志愿也是遵从自己意思填写的……


种种数据都表明,高考状元的家庭还是挺民主的。安徽文科头名赵昕玥父母自己办企业做生意,平时对她要求并不是很严格,“我家人主要希望我能快乐一些,平时考试尽力了就行,成绩倒是次要的。”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家庭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课外班篇:谁说状元就要拼学区房、课外班?


1、状元们都是择校狂人么?





2、状元们都上什么课外班?




高考状元们课外有参加辅导班吗?选择没有参加的高达89.66%,可见功夫在课堂,靠自我修炼的状元更多。



小编点评:关于好学校,原来我们都想错了……



普通班的孩子不能上重点大学?是不是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观念?


“上了好初中才能上好高中,上了好高中才能上好大学,上个好大学才能有份好工作。”这已经成了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箴言绝句”了。


我们每天想着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各类考试的独木桥中一跃而出,似乎只有这样孩子的将来才能有所保障。


但调查的数据却让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么多高考状元竟然来自非示范校!那么,对于孩子的成绩、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呢?相信这需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好好思索。



学习习惯篇:状元也非金刚人,照样爱拼才会赢




1、六成以上晚上11点后入睡





2、7成以上状元考前每天学习6小时以上




考前一周每天的复习时间6—8小时的占37.93%,8小时以上的占37.93%。(图片四舍五入)



3、平时学习也很拼




平均每天学习时间(除上课外)4—6小时的占比超过半数,达到了51.72%;6—8小时和8小时以上的分别为13.79%和10.34%。

(图片四舍五入)



4、状元也会感到紧张




48.28%的状元高考时心态略带紧张。


72.41%的高考状元称他们高三时偶尔出现焦虑、紧张、烦躁、低落等负面情绪。(图片四舍五入)



5、遇到学习瓶颈怎么办?





6、倾向于独立完成作业方式




独立完成作业,有不懂的自己查阅相关知识点,这一比例高达96.55%。(图片四舍五入)


状元们会额外给自己布置作业,针对薄弱项做题的占比为62.07%。



7、什么让你取得了好成绩?





小编点评:学习习惯才是硬道理



七成以上状元平时每天课外学习时间都在4小时以上、六成每天11点以后睡觉、遇到学习瓶颈先自己思考……其实,高考状元并非是我们想象中的神童,他们不过也是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的普通人。


这次的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的努力再加上平和的心态,才是他们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恋爱篇:状元怎么看异性?


1、过半人没恋爱但憧憬过





2、对高中生性行为怎么看?





小编点评:仍爱做个“好学生”



虽然恋爱是每个人的必经途径,但高中生恋爱仍然可以纳入早恋行列。


那么,高考状元是如何看待恋爱话题的呢?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一些高考状元还是对恋爱存在一些心结的,担心影响学习、担心不合规定……然而,不少人憧憬过恋爱,或者尝试过,所以对于恋爱,家长和老师要合理疏导,千万别一提到就视为洪水猛兽哦!




前途篇:状元未来干点啥?


1、“钱途”不等于前途




成功定义很多,并非钱多就是成功,这一观点的持有人数占65.52%。(本文数据来源:澎湃新闻)



2、最想在哪儿上大学




93.1%选择内地顶尖,3.45%选择港澳台,3.45%选择海外。



小编点评:毕业最想搞科研,学霸本色不减



高考过后,状元们拿着这么高的分数想要到哪里深造呢?


是不是很多状元都想入读热门专业呢?比如金融?但这次的调查显示,86.21%的高考状元明确表示不会,状元们的专业选择五花八门:除了经济、工商管理,数学、建筑、法学、环境、心理、社会科学都有涉及,其中选数学最多,其次是法学。


看来状元们的专业选择还是很多元的,不过,在未来的发展上,各位状元同学仍然不改学霸本色,清一色的都想要在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将学术进行到底。


当然,视野再宽一点,也是必要的!



番外篇:状元心里哪所高校最好?



排名依次为:北大、清华、复旦、浙大、、南大、交大、中科大、国科大、同济、中财……



学霸熊轩昂说的这个话题,其实说的就是这几年我们屡屡听到和看到一个现象——寒门再难出贵子。


为何寒门再难出贵子,我想大概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无法拥有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


对于家境清贫的孩子来说,家里除了学校的课本外,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书籍,孩子阅读面非常窄。他们的父母通常因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培养仅限于吃饱穿暖,孩子的学习上,因为自己的忙碌以及自己文化知识有限,基本很少过问。

而城市里的中产阶级,有较为充足的金钱、父母有大量的精力和知识储备来陪伴孩子。良好的教育确实需要大量金钱,胎教要钱,早教班要钱,各种兴趣班要钱。有的孩子才五六岁每年在在教育上投入就达到几万元了,学了钢琴、芭蕾、绘画、英语等五六种兴趣班。”如今小升初考试比拼的不仅是学科成绩,还有奥数和英语。这两门就得家长去砸钱上培训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看考试成绩,综合素质愈发重要。


我有一个朋友,生活在湖北一个农村,她和我说,孩子的英语很差,完全无法开口,她心疼地和我说:“这不能怪孩子,孩子的英语老师都不太会流利地讲英文,整个村也没有英语培训机构,我和老公也完全不懂英文。”


对比这个孩子,城市的孩子每天都可以在学校和外教用英语交流,周末父母还会带他们去看英语大片、去培训班培训口语……


听完,很心疼,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农村孩子如何和城市孩子抗衡?


寒门的孩子要想成绩好,光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起跑线已经落后于富裕家庭的孩子几条街。

 

2、寒门父母常有一个观念:读书无用论


联想到自己的亲身感受,每年随丈夫回到他的老家,小县城的空气中都弥漫着金钱与浮躁的气息。周围的亲戚们见面问的第一句话都是:谁谁去年赚了多少钱,又在哪哪买了几套房子?读书考大学这件事,在许多人眼中空洞而遥远,远没有让正在读初二的小子跟着堂兄表姐们去沿海某个城市打工来得实际。


越来越多的人似乎坚信:抓住今天的钱,远远比花大量金钱投资教育更重要。


读书无用论”在中国广大的县城和农村盛行,没有人愿意和认可读书这件事,也没有好老师愿意留在贫困地区,最终导致一个乡村中小学几年也出不了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


大批农村孩子连初中都没读完便踏着父兄的足迹走上了去沿海城市打工的路。我曾经亲耳听到表舅轻蔑地对我说:“读书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打工的命。”


“精明”的表舅算过一笔账,辛辛苦苦读了高中考个三本或者大专,七年下来学费生活费怕不得二三十万?差的大学毕业后照样找不到工作,最后还不是灰溜溜地跟着早早辍学的亲戚们去打工?现在打工一个月也有大几千,七八年下来攒的钱回老家都能做房子了!


3、父母教育程度与子女教育存在关联和传承


由于人的职业和社会分层大都和教育背景联系在一起,更高和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更好的职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光明日报》曾经调查发现:职业为农民、商贩等的父母,所受的教育程度大都为小学或初中,而职业为公务员、医生、工程师等的父母,所受教育程度大都在本科以上。


调查还发现,如果父母所受教育程度偏低,子女获得硕士、博士等高级学位者极少,绝大多数集中在小学到高中阶段,比例在60%以上。


同样,相关检验和一致性检验表明,父亲和母亲的学历大多数都具有相关性和一致性,也就是说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一般也会选择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为妻子。父母的高学历,也为子女的各方面培养奠定了丰厚的基础,就像北京状元熊轩昂所说,他的父母都是外交官,从小对他的教育都非常重视。这是他成长的捷径。


4、寒门的自我放弃

我认识的朋友很多,有农村的也有大城市的富豪,很有意思的是,许多生活优渥的中产阶级甚至富裕家庭,对孩子要求特别高,孩子承受的压力也特别大。反而,许多农村和县城的贫困家庭,父母不仅对自己没什么要求,而且对孩子也几乎没有任何要求,他们往往很容易安于现状,缺乏目标。


试想一下,本来寒门所掌握的教育资源就非常贫瘠,如果自身再懒惰,又怎能和中产阶级的孩子相提并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尽管艰难,但努力奋斗依然有价值!

 

其实,阶层固化,并不是某个国家、某个时代所特有的。人类社会出现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


如果因为一句“寒门再难出贵子”,就成为自己偷懒的理由,显然是错误的。

放眼生活在中国大城市的那些中产阶级,他们的孩子比你起点高、比你出身好,可依然比你努力十几倍,那么,起点低、出身差的你如果再不努力,不就更无路可走了么?


从古至今,社会一直存在不公平性,可正是因为不公平,所以我们才要更加努力!


尽管现在寒门子弟进入名校的难度在增大,但并不表示不能进入名校,而且除了读书,寒门子弟还有许多可以走的成功之路。


历史机遇的“风口”都是一阵一阵的,比如两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比如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2000年左右的房地产业黄金十五年,再比如互联网+


就当下而言,其实也有一波风口来袭,那就是“土地流转”。2013: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对于接受过一定教育的新型农民而言,开辟家庭农场、开展立体养殖、现代农业等等。寒门的孩子们,未来或许不再需要背井离乡去寄人篱下地打工、不再需要把老人孩子撇在老家留守,在家乡就能创业致富。这将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作为寒门子弟,要想成为贵子,仍然需要的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


不管是寒门还是豪门,

我想,我们永远都要记住一句话:

世界永远不会亏待努力奋斗的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