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视频,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随意!
十年前,也就是2006年10月7日,《重庆时报》刊登了一篇报道,在当时引发强烈关注。报道题目为:重庆市版权局全国寻《小兔子乖乖》的作者。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重庆时报》刊文寻找《小兔子乖乖》的作者呢?
报道刊登两天之后,《小兔子乖乖》的作者就在上海被找到了。2006年10月9日,《重庆时报》如此报道:本报一篇《全国寻〈小兔子乖乖〉作者》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各大报纸、网站纷纷转载,无数热线电话响起,“原创者”终于现身……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的黎锦晖。那么,《小兔子乖乖》的作曲者黎锦晖究竟是何许人呢?他为什么能创作出近百年来经典不衰的作品呢?敬请收看湖北卫视《大揭秘》《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
黎锦晖
1891年9月5日,黎锦晖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书香门第,在家中排行老二,他还有七个兄弟。而他们八兄弟分别在学术、音乐、科学、教育、地质等领域各领风骚,被人们誉为“黎氏八骏”。可以说,黎家八个才俊让湘潭黎氏成为近代湖南最耀眼的家族之一。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黎锦晖为什么会走上音乐之路呢?敬请收看湖北卫视《大揭秘》《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
湘潭八骏(左起黎锦扬、黎锦光、黎锦明、黎锦炯、黎锦纾、黎锦耀、黎锦晖、黎锦熙)
1920年中秋之夜,在北京一处寓所内,聚集了一群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大家一边赏月,一边聊天,气氛轻松而又热烈。聊到兴头上,大家倡议组织音乐社团,一个人站起来慷慨激昂道:“我们高举平民音乐的旗帜,犹如皓月当空,千里共婵娟,人人能欣赏,就叫‘明月音乐会’吧!”大家齐声称好。这个人就是黎锦晖。也正是1920年,黎锦晖开始了音乐创作。而他创作的第一个作品就是《老虎叫门》,也就是我们几代人耳熟能详的《小兔子乖乖》。那么,为何黎锦晖的音乐创作是从儿童歌曲开始的呢?敬请收看湖北卫视《大揭秘》《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
老虎叫门曲谱
1920年,黎锦晖还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他在卷首语中写下:“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学校中各科的教材,有许多可以采入歌剧里去。”而这部歌舞剧的推出让黎锦晖的儿童音乐创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七年间,黎锦晖创作出童话《十兄弟》数十篇,创作儿童歌曲《老虎叫门》、《可怜的秋香》等五百多首、儿童歌舞剧十二部。黎锦晖的音乐,让中国孩子在美妙清新活泼的歌舞中得到了滋润。
《麻雀与小孩》剧照
1927年的一天,黎锦晖和好友来到杭州西湖泛舟,面对湖光山色细雨霏霏,黎锦晖顿时灵感大发,美妙的音符抑制不住的从嘴边蹦出,他赶紧掏出手抄本草草记上几笔,还没等游湖结束就回到了客栈,连夜写出了经典名曲《毛毛雨》。而这一次,多年来一直为中国儿歌事业呕心沥血的黎锦晖,将自己写的全新风格歌曲送给了18岁的女儿黎明晖。唱片一出,马上传遍上海的大街小巷,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音乐形式。后来,人们称它为“流行音乐”,黎锦晖也被誉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为什么黎锦晖会选择转型?他的歌曲《毛毛雨》为何会在当时如此受欢迎呢?敬请收看湖北卫视《大揭秘》《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
唱片毛毛雨
1928年,新加坡一位巨商找到黎锦晖,希望他带着他的中华歌舞团到南洋巡演,并承诺解决入境和经费问题。在好友的鼓励下,1928年5月,黎锦晖和中华歌舞团出发了。这次南洋之行让中华歌舞团大放异彩,但同样是这次南洋之行,让中华歌舞团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歌舞团不得不就地解散,这又是为何呢?敬请收看湖北卫视《大揭秘》《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
中华歌舞团在南洋
南洋之旅让中华歌舞团分崩离析,却给黎锦晖带来了意外收获。在一个黄昏时分,黎锦晖和第二任妻子徐来到海边散步,看着夕阳下迷人的大海,勾起了黎锦晖的思乡情怀,他想起了风景如画的桃花江,落英缤纷,美女如织。他对着徐来轻声哼唱,每哼唱一句,就用笔记下来,一首《桃花江是美人窝》就这样诞生了。1930年,39岁的黎锦晖走出中华歌舞团解散的阴影,趁着不惑之年,再度扬帆起航,重新组建明月社。伯乐般的眼力让黎锦晖一度成为中国音乐界的老大,黎锦晖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20世纪八十年代邓丽君翻唱黎锦晖的桃花江
1931年的一天,一个瘦小的姑娘走进上海明月社的考场,演唱了一支民间小调:“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呀……”一曲唱完,女孩紧张地看着考官黎锦晖。黎锦晖和蔼地说:“你有不错的唱歌天赋,只是现在的嗓音太过纤细,只要你刻苦练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这个当年只有12岁的女孩就是日后享誉歌坛的周璇。其实,黎锦晖一手提拔了当时的黎莉莉、、薛玲仙、胡笳四大天王,挖掘了歌后白虹和周璇,培养了作曲大家聂耳,那么究竟为何他能让如此多的明星大红大紫呢?敬请收看湖北卫视《大揭秘》《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
周璇
黎锦晖明月社歌舞团的练功房,从左边起第一位是黎莉莉,。当年,黎莉莉、、薛玲仙、胡笳被称为上海影坛四大天王。第五位是白虹,第十位是周璇。
1936年4月5日,《申报》刊登了一则消息,是明月社在上海金城大戏院演出歌剧《桃花太子》的广告。值得注意的是,广告最下方还有两行小字:“该社在本院表演后,不再在沪登台。”显而易见,这是黎锦晖经营下的明月社在上海的最后一次演出,为什么风光无限的明月社仅仅五年多的时间就面临倒闭的命运呢? 敬请收看湖北卫视《大揭秘》《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
明月社歌剧《桃花太子》在《申报》上刊登的广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黎锦晖被邀出任上海市,中国音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和上海电影厂音乐编辑。就在他再一次迎来事业春天的时候,他的健康却每况愈下了。1967年2月11日,黎锦晖咳嗽加剧,吐血不止。妻子梁惠方叫来救护车,送他到医院。虽然全力抢救,还是在几天后的2月15日凌晨离开人世。
黎锦晖和老伴合影
2009年,“传承之旅华韵经典——已故60位词曲作家纪念邮品”首发仪式在中国集邮总公司举行,黎锦晖的纪念邮折、邮票位列其中。从名门才俊到民国娱乐圈大佬,他的名字或许会被历史长河冲淡,但他的成就与贡献永远熠熠生辉。
黎锦晖纪念邮折
了解更多关于黎锦晖和他创造的黄金时代的传奇故事,敬请收看湖北卫视《大揭秘》《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