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作曲家 > 鸠摩罗什:离红尘最近的高僧

鸠摩罗什:离红尘最近的高僧

  • 发布时间:2023-05-18 23:00:13

甘肃武威的鸠摩罗什寺,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寺庙,这里供奉着全世界唯一的高僧舌舍利。

牙舍利、指骨舍利你肯定知道,但是舌舍利是不是听起来太震撼了!

据说当年鸠摩罗什大师在圆寂前立下誓言:“如果我平生所译经文合乎佛意,那么我被火化的时候,将舌根不坏。”

果然,后来弟子火葬鸠摩罗什的时候,他的肉身尽化,唯有舌头不焦不烂。

这枚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舌舍利从此被供奉于鸠摩罗什寺的舍利塔中,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400多年。

译界第一流宗匠

舌舍利的事你可能是第一次听说,鸠摩罗什这个名字对你来说或许也很陌生,但是不管你是不是信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 这些优美的经文,你一定听过。

这些经文的翻译者,正是鸠摩罗什大师。他一生翻译了三百多卷梵文经书,他的译文优雅又不失原意,《》、《法华经》、《无量寿经》等重要的经文都经过他的手化作曼妙的汉语。

陈寅恪先生就曾经说过,鸠摩罗什的译经艺术比我们熟悉的玄奘大师要高出不少。梁启超也将他誉为“译界第一流宗匠。”

作为一名出身西域的僧人,鸠摩罗什在传教译经的同时,居然还美化了汉语。

这绝不是夸大其词,你知道吗,像“大千世界”、“一尘不染”、“粉身碎骨”等许多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词语,其实都是出自于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经文中。。

而译经只是鸠摩罗什对中国贡献的一部分,他还是将大乘佛法传播到中原的先驱,是中国开创八大宗派的奠基人。

在鸠摩罗什之前的传播,大多靠神通来显化,到他东来以后,才使哲学成为中国文化学术的重要一派,有了与儒、道分庭抗礼的基础。

看到这儿,你心里的鸠摩罗什一定是一位庄严神圣、远离尘世的高僧形象。但是一位修为如此高深的大师,为什么会让一千多年后的女子都对他心生爱慕、为他写下好几万字的穿越小说呢?

首先,小编要在这里透露一个重要信息:鸠摩罗什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枚不折不扣的高富帅!

出身显赫 天降神童

鸠摩罗什的父亲是天竺婆罗门贵族,本应继承相国之位,但他虔心向佛,避世出家来到龟兹国(今新疆库车),而龟兹国王非常看重他的才华,不但奉他为国师,还把自己的妹妹——龟兹国公主嫁给了他。

简而言之,鸠摩罗什是一名浓眉大眼的混血王子,而且这位王子从小就有超于常人的智慧。

据说,鸠摩罗什的母亲怀着他的时候,就突然记忆力倍增,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梵文。

他出生后更犹如天降神童,半岁就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博览群书,七岁时跟母亲一起皈依佛门。

皈依以后的小罗什跟着母亲游学天竺,遍访名师大德,到12岁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给人讲经了。

鸠摩罗什学成返回龟兹国时,已经是名扬西域的大师。他当时地位尊贵到什么地步呢?据说他讲经的时候,当地王侯都甘愿跪在他的座椅边,送上膝盖让他踩着登上讲经的宝座。

那时候的鸠摩罗什,也不过才20岁。但是跟历史上所有年少成名的天才一样,他接下来将要面对命运残酷的考验。

为一个你 灭一个国

鸠摩罗什在西域讲经说法的时候,正是中原历史上五胡十六国的混战时期。

当时前秦的皇帝苻坚听说了鸠摩罗什的盛名,一心想把这位大德高僧请到自己的国家,当然他请的方式就是“打”。

公元382年,前秦大将吕光攻破龟兹,俘虏了鸠摩罗什,然而就在他被送往长安的途中,关内发生巨变,苻坚被杀,姚苌称帝,前秦一夜间变成了后秦。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正在往回走的吕光立即就地称王,定都凉州,也就是今天的武威。

于是在接下来的近二十年里,鸠摩罗什被迫跟着吕光留在武威,他也正是在这段时间,潜心钻研汉语,才有了日后在中原译经弘法的基础。

直到公元401年,当时的后秦皇帝姚兴发兵征讨凉州,这是以得到鸠摩罗什为名,发动的第二场战争。

凉州被攻破之后,已经58岁的鸠摩罗什被迎入长安,尊为国师。这位出身西域的传奇高僧,终于将大乘佛法带入中原。

离红尘最近的高僧

除了超级高富帅的身份和颠沛流离的经历,鸠摩罗什的个人生活也给网络小说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鸠摩罗什的传奇身世中,有很重要的一段,就是他曾经破戒结婚,并且还生了两个儿子。

据说当年有一个西域大罗汉曾经说过,如果鸠摩罗什不破戒,将成为第二个。

但是俘虏了鸠摩罗什的前秦大将吕光并不信佛,觉得罗什只是个年轻小和尚。为了戏弄他,吕光灌醉罗什,强迫把龟兹国的公主嫁给了他。

可怜的鸠摩罗什估计想不到,这个不信佛的吕光逼他破了第一次戒,后来虔诚信佛的后秦君主姚兴又逼他破了第二次戒。

姚兴将鸠摩罗什迎入长安以后,对他的才华和智慧极为爱惜,生怕以后“法种无嗣”,于是强行赐了十个姑娘给罗什。

鸠摩罗什没办法,终于“一媾而生二子”,这才能从此清清静静的专心弘法。

相传鸠摩罗什为了不让自己的破戒引起不好的影响,他曾当众吞下银针,然后又从脚底完好取出。那些对他有非议的僧侣看到这一幕便自知修为有限,再也无话可说。

真实的历史估计没有这么神奇,但是对于破戒这件事情,鸠摩罗什始终心中有愧。他在讲经时多次告诫僧徒“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让大家千万不能效仿他“不如法”的行为。

好在后人果然如鸠摩罗什所愿,只取莲花不取泥。他翻译的经文1600多年后的今天仍在一字不改地被传诵,而对于他的坎坷经历,人们用了一个很动听的词来形容——“离红尘最近的高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