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国馆(guoguan5000)
只有李渔,在封建礼教森严的几百年前能写、敢写《肉蒲团》和《怜香伴》。
说李渔,很多人可能不熟。
但说到《肉蒲团》,很多人眼睛都会发光,
心里都会痒痒。
《肉蒲团》就是李渔写的。
四月江南,烟雨朦胧。
书生范介夫带着新婚妻子崔笺云来到寺庙上香,
一心向佛的崔笺云却被一阵女人体香吸引住了。
住持告诉她,
是一位叫曹语花的官家小姐天生自带的异香。
住持把曹语花请上殿来。
一见面,崔笺云就惊叹眼前这个女子真是个绝色佳人,
连她这个妇人看了都怦然心动。
在住持的建议下,
崔笺云以“女人香”为题作了一首诗。
曹语花一听倾心。
两个女子,一个怜香,
一个爱才,一见如故,
互相钟情。
一来二去,
二人竟然跪在佛前像夫妇一样拜堂定了终身。
崔笺云还精心设计,
让曹语花嫁给了范介夫。
从此,二人名为妻妾,
实为夫妇,长厢厮守,
朝夕相对。
这个故事叫《怜香伴》,
是中国唯一一部以女性同性恋为主题的古典戏曲。
它的作者也是李渔,
。
也只有李渔,
在封建礼教森严的几百年前能写、
敢写《肉蒲团》和《怜香伴》。
他还未出生,
就被断定为天星下凡;
他身负奇才,却遭逢国破家亡。
他是中国第一个职业畅销书作家,
却终身贫病潦倒;
他还是中国历史上一等一有趣的人。
还差几天就是中秋节。
如皋药材商人李如松的老婆,
已经怀孕11个月,
疼了三天三夜,
孩子还没生出来。
直到八月初七,
李家突然来了一个白发长老,
他来到李夫人跟前,
盯着大肚子看了一会儿,
一言不发。
随后,他又绕着李家走了几圈,
一番观察后,
他捋了捋胡须,
对李如松说到:
夫人怀的是天上的星宿,
而你家这宅子,
地盘太轻,接不了。
要把夫人移到李家大祠堂去,
才能顺利分娩。
果不其然,李夫人一到李家祠堂,
孩子就生出来了。
白发长老随后说:
你这个孩子不是凡胎,
是“仙之侣,天之徒”,
就给他取名叫仙侣,字天徒吧。
李仙侣,就是李渔。
不到一岁就能认字,
六七岁能过目不忘,
十五六岁就下笔千言。
老李家看着这个神童,
就像看到了大富大贵的未来。
十九岁时,父亲李如松病逝。
为了让李渔安心读书,
母亲把他安置在山顶上的一个书楼。
这简直是放猴归山。
为了应付母亲查岗,
李渔随身带着几本经书做做样子。
母亲一不在,他
就看那些跟考试无关的杂书,
什么野史,传奇,小说,
越不入流,他越喜欢。
古人最讨厌那些写鸳鸯蝴蝶的戏曲,
李渔最喜欢看,
看完了还要自己唱,
自己写,自己演。
书楼上的日子,
愁煞了母亲,乐坏了自己。
二十四岁,
李渔第一次参加童子试,
连闯三关,一举成名。
主考官许玉史对这个奇才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逢人就夸,不仅如此,
还自费把李渔的作品刊印成册,
发给同僚。
一时之间,李渔就收获了全城学子嫉妒的目光,
成为了浙江全省妇孺皆知的名人。
少年得志,鲜衣怒马。
也许李渔的人生不应该平淡寡味。
二十九岁,
李渔自信满满参加乡试。
但明末的考场,
和当时的官场一样,
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考试结果早就内定了,
李渔没行贿,
运气也不好,落榜了。
三年后,李渔赶赴大明王朝最后一次乡试,
但走到半路,
正遇上李自成的义军和官军打仗,
不得不躲回老家。
回家不久,
清兵入关了,杀得昏天暗地,
老家待不住了,
李渔只好举家躲进深山。
等李渔再出山,
山外的世界已经从大明改成大清。
满清政府颁布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
这个难看的发型,
让李渔这个明朝秀才,
倍感屈辱。
给满人当官,
李渔是绝对不干的。
但还有一大家子要养,
总要谋些出路。
李渔回到了乡下。
好山好水滋养着李渔的心。
亡国,穷困,
并不能耽误李渔享受生活。
即使朝不保夕,
李少爷还是东拼西凑借来银子,
买了一处宅子,
还建了一个林园。
他亲自担任设计师,
园里种满了牡丹,
简直像世外桃源。
也是在这里他正式改名李渔,
字笠翁,从此纵情山水,
放浪形骸。
因为少有文名,
他很快就谋到了一份在祠堂理事的差事。
他想发动村民修运河,
既可以灌溉农田,
还可以走船。
关键从自己园子门前经过,
他平时可以直接撑船去上班,
闲暇时就可以坐船去省城。
渔歌唱晚,
多美一幅乡村田园画!
但修水渠少不了会淹掉一些农田,
引起村民不满,
只好作罢。
李渔终究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
他的才干和抱负根本无处发挥,
再加上文人和耕田种地这事儿实在有些格格不入。
三年后,他和当地的乡民产生了矛盾,
被迫卖掉了心爱的园子,
去了杭州。
杭州,自古是繁华的所在,
街上到处都可以说书听戏,
看灯走马,这才合李渔的性子。
他寄住在好友虞哉君家。
虞哉君交游甚广,
他和朋友们最喜欢和李渔聊天,
因为李渔装了一肚子别处听不到趣闻传奇。
李渔在这里如鱼得水,
心思又活络了。
一晚,虞哉君饭后来到侧院,
和李渔寒暄过后,
虞哉君发现李渔虽然经济拮据,
但是李渔妻妾二人不仅相敬相亲,
而且侍奉李渔全心全意。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完全没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景象。
虞哉君羡慕李渔:“笠翁兄,
我给你出道题吧,
你看你这妻子贤惠,
妾室美貌,两人还相处得这么融洽。
你就以这二人为蓝本,
写一部传奇如何?”
本来只是一句戏言,
没想到李渔当真闭门创作二十余日,
就写出了开篇说到的,
中国第一部同性恋题材的戏曲《怜香伴》。
《怜香伴》问世后,
一时间洛阳纸贵。
李渔终于找到了在乱世里谋生的办法,
于是开始了他“卖赋糊口”的余生。
世事多艰,李渔却选择当一个喜剧大师。
不管男女,
大家都喜欢李渔。
他的戏剧里没有经国大业,
也不想发人深思,
更不喜欢板着脸说教,
他只是单纯得想让大家开心,
笑一笑,所谓“唯我填词不卖愁,
一夫不笑是我忧”。
一日,李渔游玩经过芜湖,
正在客栈里写着剧本,
突然就来了一个面容憔悴的书生,
一见李渔,
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相公这是作甚,
李渔一介布衣,
怎么受得起如此大礼!”
李渔急忙上去扶。
“笠翁先生,
鄙人有一事相求,万望成全!”
原来,眼前这个书生,
名叫曹石臣。
他的妻子就是李渔的忠实读者,
生前就“非湖上笠翁之书不读”。
可惜红颜薄命,临终前,
她告诉丈夫,
如果能得到李渔写给她的只言片语,
她死也瞑目。
用“妇孺皆知”来形容当时的李渔,
实在恰当不过。
李渔是女人的知音,
一生最懂怜香惜玉。
很多达官贵人想一睹李渔风采,
接近他的办法就是送漂亮的奴婢。
这些被卖到李家的女孩,
李渔都会请名师来教她们唱戏表演。
后来,他干脆把自己写的戏排成剧,
组成一个李家班,
四处巡演赚钱,
俗称“打抽丰”。
不用多久,名声就遍传全国,
请李家班来家里演出,
不仅仅是有钱就能办到的。
当时的平阳太守为了看李家班的演出,
买了一个乔姓穷苦人家的女孩送给李渔。
李渔最开始并不在意。
后来李家来了客人,
席间艺人唱了一曲《凤求凰》。
等到宾客走后,李渔问乔姬,
知不知道都唱了什么。
不料乔姬虽然不识字,
听不懂吴语和昆曲,
却能将故事一五一十的讲来。
李渔马上觉得眼前这个女孩资质非同一般,
从此用心培养。
天才乔姬果然不负李渔所望,
只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
就学会了吴语和昆曲,且毫不夹带一点平阳口音。
次年,李渔又收获了同样天分奇高的王姬。
姐妹二人惺惺相惜,
配合默契,
很快就成了李家班的台柱子。
她们跟着李渔四处游历巡演,
一有新作,不用几天二人就能演得出神入化,
李家班赚得金满银满。
三人也很快就从师生变成了夫妇。
虽然李渔已经六十多岁,
但王乔二姬依旧深深地为其才华所折服,
一生都以成为李渔的妻妾为豪。
但王乔二姬因频繁演出,
积劳成疾。
在为李渔诞下一子后,
乔姬就去世了,
王姬痛不欲生,
过了一年也得怪病离开了。
王乔二姬的离去,
不仅让李渔的精神世界从此一蹶不振,
也让李家班辉煌不再,名存实亡。
李渔的收入一直都很高,
但他一辈子都很穷。
所以他很快乐。
因为他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享受生活上。
晚年穷得连饭都没得吃,
但依然不改对园子的痴迷。
他找朋友借钱买园子,
同样修得很别致。
李渔为了享受生活,
还有很多小发明。
冬天冷,就设计一个加碳火的暖椅;
夏天热,就做一个可以用水制冷的凉床;
有洁癖,就发明一个自动排污的马桶。
他还发明了淋浴,
从此迷上洗澡,
还说洗澡比男女行房更快乐。
对李渔来说,
穷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快意生活。
只要是心头所好,
命也可以豁出去。
李渔年轻时,
曾经得了一种叫“疫疠”的传染病,
医生嘱咐千万不能吃杨梅,
吃一个就能死人。
但李渔平生最喜欢的,
恰恰是杨梅。
躺在床上命悬一线的李渔,
还心心念念杨梅季到了,
一直催家人去买,
家人只好骗他还未上市。
怎奈李渔养病的房间就临近大街,
有一天,他听到了街上有人在叫卖,
李渔再催去买。
家人实在瞒不过,
只好告诉他真相。
李渔一听,哈哈大笑:
“那个庸医懂什么!
人如果想吃的东西吃不到,
心里就会郁闷,
这才是生病的根源,
你快去买!”
如愿吃到杨梅的李渔顿时觉得自己所有郁结都散开了,
病居然也好了。
林语堂将李渔和苏东坡、金圣叹等人并提,
认为“这些人因为胸蕴太多的独特见解,
对事物具有太深的情感,
因此不能得到批评家的称许;
这些人太好了,
所以不能循规蹈矩,
因为太有道德了,
所以在儒家看来便是不好的”。
世事维艰,也许人间本没有喜剧,只有悲剧。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活成一个快乐的人。
李渔天纵奇才,
但生不逢时,
没有像其他读书人一样高官厚禄,捭阖天下。
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嬉笑怒骂,
他放浪形骸。
他讥笑红尘中蝇营狗苟,
苟延残喘的伪君子,
他扒开世俗的藩篱,
活得潇洒恣肆。
他活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样子,
无拘无束,酣畅淋漓。
“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世人看不穿”,
也许唐伯虎这句话,
刚好能说清楚李渔这一生。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有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