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跌落凡间的谪仙,王维是入世的隐士,杜甫是无处可逃的儒者的代表。杜甫能被尊为诗圣,正是由于他是孟子所提倡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杰出典范。
杜甫,字子美。大约生于先天元年(712)。他的出生地一般认为是河南巩县,也有学者考证是洛阳。杜甫的家世显赫,他的爷爷是初唐“文章四友”的杜审言,远祖是西汉的杜周、杜预,再往上追溯可以到尧帝。郡望所在的京兆杜陵是周朝时被周成王赐予的封地。东晋南渡时,杜家迁至湖北襄阳。唐初,杜审言的父亲任巩县县令,他们这一房迁到巩县。因此,杜甫称自己“京兆杜甫”、“杜陵野老”、“杜陵布衣”、“巩人”等,杜甫也将洛阳当做自己的故乡,肃宗授官时称其为“襄阳杜甫”。
年幼时,生母崔氏病故,杜甫的父亲杜闲续娶了卢氏。杜甫的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是继母卢氏所生。也许是出于对父亲异地为官、继母疏于照顾的考虑,大概在杜甫五六岁时,姑母便将其接去洛阳城中抚养。姑母对杜甫比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还好,她死后的墓志中,杜甫称其为“有唐义姑”。
在亲戚家的寄养无碍于杜甫展现聪颖天资。他的英才不同凡响,“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少时被誉为神童的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在七岁时口占了《咏鹅》,而杜甫在同样的年龄歌咏的是凤凰这样的神鸟,可知其想象力之丰富、理想之高远
渐长之后,读书勤勉,更是才华出众。“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受到东都文人、达官贵人的欣赏赞誉,李邕、王翰、岐王李范、典中鉴崔涤等人都是杜甫的忘年交。
少年得意,心胸、见识也自然不低。“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开元十三年(725),玄宗从东都出发封禅泰山,仪式盛大,身在东都的杜甫有机会亲临出行仪式现场,也为他的远大志向增添了亮彩,他以“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而自豪。
十九岁时,杜甫也和同代的其他年轻的儒生一样,离家远游,以增长见识、结交人际、求取功名。彼时正是开元盛世,“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他与韦之晋、寇锡渡过黄河去晋地,又转向吴越,在吴越流连三四年之久,游遍各处遗迹、风景。“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侠客义士、王侯将相,前尘往事都是他志向的注脚。
五年后,开元二十三年(或之前),杜甫从吴越经水路回到家乡,“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考过了县试,又去洛阳考过了河南府府试,继而入长安准备参加开元二十四年(736)春天的会试。唐代从开元二十五年,会试由礼部的礼部侍郎主持,之前都是由吏部的考功员外郎主持。这次考试杜甫落第,他对主考的考功员外郎的才华看不上,“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辞别了时任京兆尹的李适之——李适之曾在洛阳担任过河南府尹,与杜甫是故交。
离开了长安,杜甫继续远游,这一次他和苏源明一同去了山东,漫游于齐鲁大地。杜闲于次年任兖州司马,保障了杜甫在齐鲁的经济来源。在山东度过了四五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的生活,杜甫才回到洛阳。
开元二十九年(741),杜甫与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成婚。杨氏比杜甫小十岁。根据学者考订,杜闲可能卒于同年。杜甫就需要在家丁忧三年。天宝三载(744)杜甫的继祖母卢氏卒,杜甫的再次服孝。
是年夏天,杜甫遇到了刚被玄宗赐金放还从长安来东都的李白。当年或第二年秋,杜甫、李白、高适同游梁宋。天宝五载(一说四载)春,杜甫和李白在兖州相会,同游鲁中。在齐州遇到途经此处赴任北海的故知李邕,杜甫陪宴。秋天,杜甫和李白再次相聚,“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其后,杜甫“西归到咸阳”,准备去参加天宝六载的制科考试。李白和杜甫相别,李白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以“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表达对杜甫的思念。
谁知此去一别,两人再未见面。,开始了跌宕流离的后半生。
作者简介:
辛上邪,中国古代文学博士,集学者、作家、译者、诗歌爱好者于一身,研究方向为唐代乐府,已发表论文多篇。《北京晚报》唐代文学、教育专栏作者;《今日中国》唐代文化专栏作者。定居加拿大后专事写作,关注中西方教育、文化比较。
▲长按二维码,关注辛上邪微信公众号▲
最新课标中,列出208篇学生必背古诗文,其中唐代作品有76篇。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身上都藏着唐诗的文化密码。
叶嘉莹先生说:“真正古典文学的生命,它那种美好的、兴发感动的作用,很多年轻人不能体会了。所以我希望在幼小的生命成长的时候,就能够对于我们中国美好的文化传统,有一点点的感受,将来不管他是念经济、念商贸、念理工都可以,但是必须要有一个文化的根源,这对于他做人处事都会有相当的好处。”
然而,许多人对唐诗的理解还停留在文字表面。
如何解开你的唐诗真相?
跟随中国古代文学博士辛上邪来探索唐诗的奥秘吧!
了解五十位唐代诗人及其作品背后的故事。
解开唐诗中的密码,提高诗歌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单调的生活中与古人对话,寻一份诗意。
提高文化底蕴,让你的现代中文更有魅力。
▼长按二维码,加入辛上邪讲唐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