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群雄割据,在每一个割据势力的背后,都有一批突出的谋臣武将。他们或用兵如神势如破竹,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中不少人亦年少有名,可谓英雄出少年,堪当乱世的早慧儿童。但是超常的智慧和过早的成名,究竟给乱世的他们带来了怎么样的人生?
自古以来,人们把那些才智出众、少年得志的儿童称为“神童”,并认为这种超凡才智一定是上苍的赏赐。
那么,谁是三国时期的五大神童呢?他们的命运又是怎样发展的?小编细细道来。
钟神童是钟会(225-264年,字士季),是曹魏大臣钟繇的儿子。他自幼才华横溢,聪明睿智,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喜爱。一次,大臣蒋济到钟繇家做客,见到钟会就对钟繇说:“这个孩子不同寻常,你瞧他那眼神就知道了,一点儿也不怯场,是个胆大如斗的奇才。”后来钟繇带着钟毓和钟会两兄弟去见皇帝曹睿,钟毓虽是哥哥,见到皇帝后却吓得全身是汗,而钟会却从容镇定。曹睿问:“钟毓啊,你为何如此多汗呢?”钟毓说:“皇上天威,臣战战兢兢,汗如雨下。”皇帝又问钟会:“你怎么不出汗呢?”钟会学着他大哥的口气说:“皇上天威,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 钟会逗得曹睿哈哈大笑。放在今天,这是典型的脑筋急转弯!
可惜钟会长大后也变得越来越糊涂,特别是在灭蜀之后,变得利令智昏,,结果导致手下发动兵变,死于兵乱之中,时年39岁。这就是钟神童的结局。
在上述五位神童中,除了早逝的曹冲外,其余四位都可谓人生坎坷,甚至不得善终。这当个神童,真是不易啊!
诸葛神童是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他是诸葛瑾的长子,因辩论应机而少有才名。诸葛恪老爹诸葛瑾长了一张驴脸,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让人牵来一头驴,还在驴脸上挂一个长标签,上写:诸葛子瑜。诸葛恪看了很不爽,就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添两个字。”别人把笔拿来,诸葛恪在那纸头上写了“之驴”俩字,在场的人都笑了。孙权一高兴,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诸葛恪就这样给老爹挣了光!
可惜诸葛恪虽然年少聪明,也深受孙权的喜爱,但他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后,却变得得刚愎自用,特别在东兴大胜魏军后,更加独断专行,草率领军伐魏,却兵败新城,回军后不思过错,反而竭力掩盖过失,最后被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设计杀害。死时51岁,还连累着家人跟着一起去死!这就是诸葛神童的结局。
杨神童是杨修(175-219年,字德祖),是曹操手下的谋臣,而杨氏家族则是东汉名门,声名显赫。”史书记载,自震(杨震)至彪(杨彪),四世太尉”,当时可以媲美杨家的只有“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杨修年少即有盛名,远近闻知。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又任丞相府主簿。杨修才思敏捷,聪颖过人,又是舌辨之士,恃才放旷,因而一度甚得曹操的赏识与器重。杨修在揣磨、预见曹操心理活动方面有着极强的悟性,如“阔门事件”、“盒酥事件”、“鸡肋事件”等,却也因此获罪而死,死时44岁。这就是杨神童的结局。
孔神童是孔融(153~208年,字文举),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后汉书·本传》说孔融“幼有异才”。《融家传》记载,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老六,简称“小六子”。小六子四岁时,兄弟们一起吃梨,哥哥们总是拿大的,他却总是拣小的。家中问他为什么这么傻,他傻傻地回答:“我出生的晚,理所当然拿小的。”这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三字经》是这么说的:“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孔融十来岁时去拜见河南尹李膺,但李膺不想见。孔融就对门卫说:“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请通报。”李膺请他进来后就问他:“我家祖孙三代有过来往吗?”孔融回答:“有,七百年前我家先祖孔丘专门去拜见过你家先祖李耳,这事儿你听说过吧?” 李膺听了,当下就傻了,心想有这么穿越的吗?!但在座人听了都无不惊叹,这小小年纪就知道怎么忽悠,真是个“异童”!
孔融后来说话不慎得罪了曹丞相,被拖出去问斩了,死时55岁。这就是孔神童的结局。
曹神童是曹冲(196—208,字仓舒),他是曹操的儿子之一,虽是小妾所生,却自聪慧异常,五、六岁时就有了成人的智商。典故《曹冲称象》便是最好的证明。据《三国志》卷二十《魏书·曹冲传》记载,孙权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问群臣如何测量,没人能想出好办法,不料曹冲说:“我有一招,就是把大象牵到船上,刻录船舷齐水面的地方,然后牵出大象,再以石块填船,等到船沉到与刻痕齐平的位置,称石头的重量就可以了。”曹操听了,乐儿颠了,即刻差人照办,果然得知了重量。这就是“曹冲称象”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底部可发表评论,欢迎探讨!
欢迎分享给你朋友圈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