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音乐 > 14岁读麻省理工:谁吹大了神童泡沫?

14岁读麻省理工:谁吹大了神童泡沫?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六岁能编程,八岁建云计算平台,十三岁创办公司,十四岁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李同学光鲜亮丽的人生履历让无数人自惭形秽。然而,随着细心网友的深扒吐槽与各大媒体的报道,事件层层发酵,神童泡沫在步步紧逼的真相拷问前破灭。而这位来自山东莱阳市第二实验中学的天才少年李同学,。

14岁读麻省理工,谁吹大了神童泡沫?

01

“宣传需要”的畸形政绩观

孔孟之乡出了神童,对于当地政府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标榜宣传当地教学质量高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然要大报特报,岂有不宣传之理?

尽管神童的说辞证明等漏洞百出,然而“人们只希望看到他们所希望的真相”,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宣传人员选择性无视,自欺欺人,生编硬造了一个天才神话。



神话既已编出,当然得自圆其说了。面对网友的质疑打假,莱阳教体局先是发声力证,坚持“神童”一说。直到麻省理工回函澄清给了致命一击,山东莱阳市教体局才被迫接受现实,承认了“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签约”为失实消息,结束了这出闹剧。

宣传教育神话,彰显教育政绩,当地政府渴望赞美褒奖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与其背负反转打脸的风险,去吹大神童泡沫,还不如脚踏实地抓好基层教育,让事实来说话。

此外,面对公众的质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调查核实,摆出事实证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应该掩盖事实,信口开河,一错再错。纸是包不住火的,真相总会大白。况且,在信息灵通纠错能力强的互联网时代,真相浮出水面的时间大大缩短,反转打脸的周期也让撒谎者措手不及。

有关部门在发布消息前,就应客观中立地做好调查核实,突破“宣传需要”的思维定势,少犯些低级错误,以免削弱公信力,沦为民众笑谈。当然,人无完人,难免也会有疏忽犯错。那么,不妨真诚坦率地知错就改,以诚恳的态度赢得民众的谅解。


02

媒体浮躁的时代病

神童泡沫的吹大,也少不了媒体的推波助澜。所谓新闻,通俗点说,不平常的事件才能成为新闻。毋庸置疑,“天才少年”,“报效祖国”等等这些字眼引人注目,卖点颇丰,能让平台有效收割网友注意力,提高文章阅读量,点赞数,转发量。


在这次神童事件中,、环球时报在内的主流媒体,也在官微上转发了天才少年的新闻,以讹传讹,甚至连文案都基本一样。


诚然,时效性是判断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真实性才是新闻的生命。为了时效性而抛弃真实性,可谓舍本逐末矣。

在以报刊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统媒体时代,白纸黑字,一经发布便无法挽回修改。新闻工作者往往很慎重,凡见报文字,多经过一丝不苟的调查核实。然而,新兴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井喷发展,营销号风生水起,为了争夺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他们争取在速度上抢首发,却松懈了调查审核真实性的环节。“大不了事后删了”,也成为一些人的常态。于是,谣言讹传便在互联网的肥沃土壤生根发芽,大行其道。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发展让信息的传达更为便捷,同时也带来了注意力的短缺和时代的浮躁喧嚣。在媒体行业重新洗牌的今天,新闻媒体应当“任尔喧嚣浮躁风,我自岿然不动”,用事实传递真相,。


03

社会对“神童”的心理需要

自古英雄出少年,“清华大学邀请函”,“麻省理工橄榄枝”,“云计算平台”,“ACPC国际大赛”等等,这些标签满足了人们对神童的想象。



国人素有对神童的崇敬憧憬乃至拔高心理。当年的神童方仲永,“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于是“邑人奇之”,邀请其父携他做客。而在今天,人们对“神童”仍痴心不改,对“天才少年”有着巨大的心理需求。

而且,李同学在视频末尾表态“报效家乡,报效祖国”,此话一出,思想境界马上不一样了,也难怪他成为各大媒体和部分网友的宠儿。



从巅峰跌入低谷,

谁来抚慰角落里的孩子?


一不小心撒了个弥天大谎的李同学,,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昨天被捧上神坛受赞美崇敬,今日就跌落谷底遭谴责鄙夷。,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也便不言而喻了。

有人说他是自作自受,活该被骂,不值得同情。孩子确实有错在先,不应该弄虚作假。然而,“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父母是因膨胀骄傲感被孩子蒙蔽呢,还是背后操纵自欺欺人?在面对汹涌质疑时他们拒不承认,又是否是被他人施压迫不得已呢?当地政府不经调查核实就发布虚假信息,难道没有失职吗?媒体以讹传讹,继续吹大神童泡沫,难道不是应该负责吗?将孩子真实姓名,个人相片广泛传播供人吐槽鄙夷又是否太过分?而我们对神童的津津乐道又是否在推波助澜?

孩子有错,但有错的不只是孩子。如果说,孩子成了某些利益背后的牺牲品,那么,谁又该为此埋单?从巅峰跌入低谷,谁来抚慰角落里的孩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