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界有两部公认的历史巨著:一部是《史记》,而另一部是《资治通鉴》。《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太史公划时代的历史著作,其历史价值除了《资治通鉴》无可匹敌。而《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耗费数十年光阴,编著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凡是翻阅过《史记》和《资治通鉴》,就不由得对两位历史家的著作赞叹不已。那么历史学家的人品是否如才华一样光彩照人呢??太史公刚正不阿,嫉恶如仇,面对皇帝也不会折腰,查史君尤为钦佩。而司马光作为一个史学家和政治家又有何不同呢?查史君给大家揭秘下。
一、才华横溢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山西夏县人,北宋史学家、文学家、政客。
司马光儿时就才思敏捷,会举一反三,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神童”称谓不胫而走。二十岁便高中进士甲科,其智力非比寻常。其仕途也是相当平坦,最终做到宰相,历史留名。司马光为官期间,立志清廉,反对宫中宴饮和赏赐之风,以减轻百姓疾苦。
二、北宋王朝的掘墓人:庸臣?奸臣?
由于历史上司马懿家族造成了五胡乱华的惨剧,鄙人对司马家一直怀有深深的恨意,但是没想到司马光依然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司马氏。小时候对“司马光砸缸特别钦佩,小司马光能够打破思维及时救人,瞬间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
但是成年以后的司马光却由儿时敢于打破思维的才子转变为因循守旧迂腐不堪的伪君子,并最终成为了北宋王朝的掘墓人。
三、司马光有几大历史罪状:
1.废除安石公变法,使宋朝彻底没了强盛的资本
我们知道王安石变法被列宁誉为“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这个夸赞并不为过。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我们看看王安石的变法有哪些好处:
㈠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
㈡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
㈢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
㈣熙河开边:变法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北宋拓地两千余里,是两宋历史上开疆拓土、大展神威而大获全胜的唯一战例。
安石公的变法,是商鞅之后最成功的变法,可惜最后被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全部摧毁,宋朝失去了变强的唯一机会,没过多少年北宋灭亡。
2.打击变法派,把变法的成果破坏殆尽
司马光掌权后,不仅仅把变法成果破坏殆尽,更可惜的是他对于朝臣恐怖打压,只要是变法者,他不论有没有才干,全部残酷打压,造成了人才浪费,是北宋的损失。司马光为人心胸狭隘,王安石变法只为公事,但私下对司马氏依然尊重,而司马光专权,打击报复尤为不及。
通过变法而积聚起来的钱财,也在反变法派执政的几年当中“非理耗散殆尽”。
3.,
司马氏掌权后,害怕西夏报复,竟然主动把王安石熙河开边已收复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直接送还了西夏,以偷安一时。此种行径,当时为大宋臣民所不齿,激起强烈不满。“庸臣”这个词语对于司马氏非常贴切。说他是卖国贼,历史罪人一点也不为过。
上图是王安石变法时的疆土,下图为司马光执政后疆土
4.阿谀奉承,奉送无数奸臣给北宋
司马氏,排除异己,凡是正直有才干的包括苏轼都被他流放外地,留下的全是阿谀奉承毫无才干的废人,之后的蔡京等奸臣,此后朝堂乌烟瘴气,在没有一个能臣治世。
5.恶果:废除新政三十七年后,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朝灭亡。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而亡国的原因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着,但实际上正是司马光这个庸臣才造成的。如果司马光泉下有知,会不会后悔?这个鬼才知道。
所以说,一个人有才华,但不代表他有能力。司马光,他是一个优秀的史学家,文学家,但是他却不配做一个政治家,最多就是一个政客。“书生误国”这个词对于司马光再合适不过。
他经历过什么突然成为一个迂腐不堪的庸臣奸臣,这个查史君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