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个擅长学习与创造的民族,服装行业过去20年,一直在对标国际品牌,“模仿”与“借鉴”他们,2017年大家发现,该学的基本学过了,接下来怎么走?
《侏罗纪公园》里的数学家说:生命是奔放的,总能自己找到出路。2017年快速裂变的服装行业,走出了怎样的路呢?
友情提醒:以下观点纯属瞎扯,数据也非200%严谨,仅提供一种看问题的角度;
一、春光灿烂的服装行业
2017年的服装行业热闹非凡,上市退市、员工持股、二代接班、扩张并购、渠道升级、天猫出海、拥抱线上、人工智能、潮牌大热、快闪店遍地开花,你方唱罢我登台,下面聊几件事:
1、品牌上市——好品牌的春天?
有人说,有些A股服装品牌蛮烂的,好品牌反而没上市,这不就来了,2016年10月江南布衣之后,一批(相对)好品牌陆续IPO成功:
1月,太平鸟登陆上交所;
2月,安正时尚主板上市;
5月,日播上交所上市;
6月 ,安奈儿深交所上市;
8月,ABC童装上交所上市;
9月,拉夏贝尔A股上市;
服装企业IPO成功,手里不差钱了,韩信点钱,多多益善吗?
2、品牌并购——“做”大的捷径?
2017年诸多品牌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钱多就是好啊,可以买买买,来看一下国内品牌采购清单:
不管是买到金种子,还是当“接盘侠”,对行业来说,都不是坏事。3年前22亿美元买的NINE WEST玖熙,毕竟是“别人家牌子”
3、奢侈品上线——欲拒还迎?
2017年奢侈品排队上线,香奈儿心里估计有一万头什么马在奔腾,说好的一起到白头的呢?你却偷偷...上了别人...
1月,最排斥线上的Céline推出电商官网
2月,157年奢侈腕表泰格豪雅上天猫
6月,LVMH集团上线电商网站24Sèvres
7月,Gucci中国推出线上选购服务
8月,LOEWE 登陆天猫
8月,行业最大黑马Furla入驻天猫
10月,爱马仕在微信公众号开设限时店
11月,TODS旗下两大品牌入驻天猫
12月,FENDI开展线上定制服务
12月,阿玛尼天猫旗舰店开启预售
大家都在上,试问还有几个撑得住?这是"上天猫"呢?还是"被天猫给上了"呢?
4、多元化——战略重心转移?
2017年的战略转移有3种类型,典型分别是森马、美邦和coach的“渠道转移”,百丽的“品类转移”和朗姿的“疑似产业转移”
5月,森马购物中心100店同开,同年电商营收突破50亿元;
12月,美特斯邦威购物中心100店同开;
8月, Coach宣布将会撤出约250家百货
7月,百丽股份正式从港交所退市,运动及女装营收过半;
1月,5亿成立的朗姿医疗,收购陕西高一生医疗美容,女装占比越来越低。
街边不好卖了,去购物中心试试;鞋子不好卖了,那就多卖点衣服;衣服不好卖了,美容整形了解一下?都是很好的示范!
5、天猫出海——“郑和下西洋2”?
6月12日,"天猫出海"启动,以手机淘宝为入口,服务海外104个国家和地区的1亿华人,不少品牌紧跟着往外走:
跟着“天猫出海”,就算不能像江南布衣一样“遍地开花”,也可以“跨国甩库存”,不是吗?来呀,造作吧,反正有:大把存货!
2017,个性化商品崛起,并购热潮促使寡头逐步形成,信息化带来技术革命和经营革命,加速行业裂变,不"灿"则"烂"......
二、百家争鸣的服装品牌
2017年的中国服装市场,国内外品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下面聊几个品牌;
1、拉夏贝尔——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
2017年5月,拉夏贝尔招股说明书披露,计划募资约16.4亿,未来3年将新开3000家店铺 ;
2016年线下8907家店铺营收75.47亿,平均单店84.7万/年,7万/月,这如何承受得起3000家新店和电商的分流?
大胆猜测他们只是在明修栈道,实际却在暗度陈仓,你猜他们会不会这么做:
①、将线下顾客往线上引流,把电商销售从1年10亿做到1年30亿以上
②、关闭几千家微利和亏损店铺,提升老店的单店盈利能力
③、并购其它品牌,合并报表,盘面做大
某些特定场合,说点场面话是常有的事儿,就怕自己当了真,比喻说下面这家;
2、茵曼——神童方仲永?
天猫女装TOP3的茵曼牛X不? 当然牛X,今天只说他们吹的牛——“千城万店”
方先生2015年豪言“千城万店”,2年已开出450家,够快,看来他是来真的,千城万店能实现吗?
照这么快的速度,1万家店也就3、40年的事儿,貌似可以实现;
全年业绩预计超3亿, 平均单店约70万/年,6万/月,很可能不赚钱,哪有钱开那么多店?这件事告诉我们,吹牛之前,一定要先打个草稿;
一个牛X的淘品牌,线下开大店装X绝对是好事,对线上线下均有利,可大规模开小店,就有点儿那什么了;
倘若茵曼线下开大店,能不能从MUJI无印良品抢到顾客呢?元芳,你怎么看?
3、NIKE——敲山震虎?
10月,Nike CEO宣布,未来要将3万零售商减到40个“战略零售伙伴”,需为Nike建立店中店,配置Nike训练的店员;
3万到40家,这个动作太大,牵动着太多人的利益,会不会造成市场不安股价动荡?这符合股东利益吗?
NIKE此举的真实目的,难道是为了敲山震虎?让零售商牺牲一点短期利益?配合公司这一轮“品牌升级”?仅仅杀几只鸡给猴看看完事儿?
可如果NIKE来真的,就是要淘汰中小零售商,这事儿就大了!
4、吾衣坊——优衣库的"替死鬼"?
2017年,“借鉴”优衣库的国产品牌吾衣坊,在开店140多家烧完2个亿之后,彻底黄了,官方结论是“开店速度太快”导致;
一位匿名朋友某君认为,吾衣坊是优衣库在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替死鬼,他说:
①、优衣库集中在1、2线城市,对大规模下沉到3、4持谨慎态度;
②、吾衣坊在优衣库谨慎时,去河南3、4线城市开大店;
③、得知吾衣坊数据后,发现周转天数太长,不适合大店,优衣库决定设计小店再做渠道下沉;
如果某君描述属实,那么“小城市开大店,周转太慢导致资金枯竭”才是吾衣坊失败的根本原因;
马后炮一下,如果吾衣坊不避优衣库,像UR硬扛ZARA一样,在1、2线城市与优衣库正面杠,现在是生是死还不好说;
某君还说:ZARA排斥GXXXS,GXXXS不见了,排斥UR,UR开在旁边,说明UR身负“洪荒之力”,吾衣坊也有这种力量,只可惜...避开了优衣库,使不上;
某君说得神乎其神,不用太当真,留点想象空间,Maxwin马威还在打拼;
5.ZARA卖铺——门面要贬值?
年末,ZARA母公司出售西班牙和葡萄牙16家门店并回租,网友说租金上涨,实体店成累赘,ZARA卖门店抽钱发展电商;
很显然这个解读有些欠妥,原因是:
①、ZARA发展电商,需要卖房子筹钱吗?
②、房租上涨,自持的物业根本不受影响,为何要卖掉再高价租回来?
难道是他们认为16家门店(房产)要贬值?
国内服装公司持有的房产会贬值吗?我不知道,熊来的时候,你跑得比别人快就没事;
6、雅戈尔——五年再造一个雅戈尔?
一边高调宣布“五年再造一个雅戈尔”, 一边在副业投资超过30亿,这矛盾吗?
一点也不矛盾,雅戈尔只用了三成功力,就轻松做到了同类男装No.1,再随手干了一点来钱快的“私活”而已;
有人说既然你这么牛X,怎么不再做一个?这不是说了“五年再造一个雅戈尔”嘛,话说回来,还能“5年再造一个雅戈尔”吗?
5年再造1个10亿的副牌,我信!再造1个雅戈尔?怕是没那么容易吧?雅戈尔30多年的积淀,可不是白瞎的;
过去的成功无法复制,或许“5年改造一个雅戈尔”是可能的,改造谁?同一时代却“发育不良”的男装好几个呢,肯不肯而已;
7、H&M——快时尚天花板?
死活不上天猫的快时尚品牌H&M,现在不但上了天猫,线下1000+新款加入大减价, 第1次哦,库存太多了吧?
实际开店数量低于预期吗?备货备多了吗?
H&M中国2014~2016年开店数量,分别是60家、73家、77家, 2017年怎么也得有80~85家吧? 结果只开出60家新店......
是不是货品备多了,业绩也下滑了?
要我说呀,欧洲小地方的品牌,就是沉不住气,同比下滑4%怎么啦? 股价8年最低怎么啦? 备货备多了怎么啦?仓库用来干嘛的呀?
1000+新款加入大减价?有点出息好不好,你看看人家海澜之家,上半年库存都86个亿了,你见人家慌过吗?
8、百丽——新瓶老酒?
7月27号百丽退市,我已经在阿福先生:百丽失败了吗? 详细说过,今天只谈百丽鞋类品牌,看看消费者反应:
百丽:消费者变得太快,我不敢盲目巨变
网友:我们没变,你们百丽退步了!
我在2016年总结——服装行业拐点中说过:现阶段主要矛盾,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期望值,与品牌停滞不前的专业水准之者的矛盾!
消费者没变,期望值却高了,百丽没退步,专业水准却没长进......
百丽鞋类周转期长达37周,库存的掌控力,才是百丽最大的问题,其它问题都只是衍生品......
三、酸甜苦辣的服装人
说起服装人的酸甜苦辣,想必每个服装人都是槽点满满,下面选几种角色吐槽一下:
1、竞争对手——小品牌主的救星?
年销售约2亿的品牌老板A,把竞争对手老板当神一样,事事按竞争对手分享的做,功夫不负有心人,A的品牌终于......快不行了。
《大染坊》有个情节,董事长睡了竞争对手的女人,总经理陈寿亭被迫将“染布配方”交给对方,却留了一手秘方,对手损失惨重;
试想一下,竞争对手欠你什么吗?他凭什么把绝招无偿教给你?他姓雷吗?
作为竞争对手,你的倒闭才最符合他利益,不是吗?GAP老板说,同行破产真的太好了,竞争对手有风险,学习模仿需谨慎;
2、餐饮——小零售商的死亡解药?
一周3位小零售商微信我,县城新开店,本应是旺季的12月份,月销售2件、3件和5件。简直不敢想象,小县城不至于这么差吧?
1、中国大部分小县城人口是净流出,人口减少 ≈ 顾客变少,这点你认同吗?
2、大众品牌线上销售每年都在涨,森马2017年线上销售50亿,这些顾客不会凭空产生,他们来自哪里?
3、部分品牌要减少店铺和零售商,如雅戈尔关小店开大店,NIKE声称3万零售商减到40个,请问关的减的是谁?
小县城的零售,趋向于下行应该是不争的事实,难道只能找个营销公司把库存甩卖了改行?做餐饮?
这到未必,市场最先淘汰的,是那些只会“看天吃饭”的零售商,等他们不玩了,专业零售商的日子会更好;
3、改行——陈列师的结局?
陈列师,从业人数逐年锐减,或许3、5年后,就可以列为“珍稀保护动物”了;
不少陈列从业者告诉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改行,成了他们最终的结局,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困局呢?
是位置,"老板"将陈列师,陈列在错误的位置,放在企划版块,大多难逃改行的命运,零售版块,才是陈列创造最大价值的地方;
陈列的价值,阿福先生:陈列到底有何用?有详细介绍,今天我呼吁各品牌,调整陈列部位置,架起商品与零售之间的桥梁,保留陈列师火种,缓解库存危机;
4、自营——批发品牌主的转型之路?
杭州与广州,批发型品牌集中地,以前大家到处找省代, 如今到处找直营总监或直营经理,因为都在开“自营店”...
有人说:加盟商已经不看你开了多大的旗舰店,而是看你自营业绩如何;
也有人说:代理商业绩不好,随时可能不打款提货;供应商因"杭州俪亨"倒闭只认现款;那边不打款,这边不赊账,资金好紧张,唯有自营回款比较快;
那么,批发品牌开自营店,就能顺利转型?我看未必,两个原因:
①、本地实现每个单店盈利,你有人才吗?
②、全国实现每个单店盈利,你有人才吗?
你一定会说,招嘛,拿钱砸嘛,有钱还怕请不到人? ...你试试看!
5、人才——品牌主的雇佣兵?
1年接触的中小品牌老板,均对“练兵计划”毫无兴趣,认为搭建零售梯队太麻烦,觉得做好分配机制,用钱砸就行......
购物中心遍地开花后,服装人才需求大增,肯培养人才的服装品牌凤毛麟角,“矮子里面拔将军”现象普遍存在,有钱砸不到人......
有人说,那我用钱砸普通员工,只要她们把自己当老板,业绩怎么可能做不起来?
钱能开心,却不能开窍,你钱再多,也不能把“王飞”砸成“岳飞”,更不能把“李莲英”砸成“穆桂英”......
大家都想“吃现成的”,就永远成不了绫致公司、成不了EP、成不了哥弟、成不了优衣库、成不了ZARA......毕竟“自己生产人才”才不缺人才,你说是吧?
李宁对标迪卡隆?“闷声发大财”绫致公司尝试刷脸支付?海澜之家背着近百亿库存飞速奔跑?......毛先生词中写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2018年定会更加精彩!
(注:以上图片与数据均源于网络)
阿福先生 2018.2.5 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