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故事
如果要评出世界音乐史上“最委屈”的音乐家,绝对非巴赫莫属!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然而幸运与苦难却在这位音乐奇才的一生中不停交替上演。
生在一个艺术之家,这原本是孕育巴赫音乐才能最好的摇篮,但没想到这个摇篮在巴赫童年就早早破碎了:9岁丧母,10岁丧父。后来小小的巴赫只得靠大哥继续抚养,可是没想到,苦难再一次悄悄降临。由于长达半年在月光下偷偷抄写哥哥珍藏的曲谱资料,巴赫的视力严重受损,后来眼疾日益严重,导致他晚年在双目失明的痛苦中度过。
年轻的巴赫游走于欧洲各国,使他能够博采众长,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他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但在更长的时间内,他只是作为宫廷乐长委身于权贵门下,鲜被关注!
1717年9月的一天,德国中部的重镇德雷斯顿迎来了一位闻名遐迩的客人:法国著名的古钢琴演奏家马尔尚。那时,法国是欧洲的头等强国,各国宫廷无不向往听到来自凡尔赛宫的音乐。一天,在一次音乐会上,马尔尚即兴弹奏了一首难度很高的幻想曲,博得观众热烈掌声。一会儿,演奏席上出现了一位陌生的年轻人,看样子不过三十出头。
出乎意料,这位年轻人的弹奏技术也十分高超。人们听出来了,他弹的就是刚才马尔尚的主题。这个主题经过12次新颖奇妙的变奏,又回到了原来的主题。当最后一个音符从大厅里消失后,人们还没从刚才的陶醉中苏醒过来。站在一旁的马尔尚也没想到,在德国竟然有这样有实力的演奏家,更想不到还这么年轻。
虽然此次巴赫一鸣惊人,但仍然未能改变他权贵“音乐仆人”的身份,直到去世其音乐价值和才华都没能得到当时主流社会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巴赫发明了拇指运指法,奠定了今日的钢琴指法。他充分发挥古钢琴的演奏技巧,首创五指并用的弹键盘指法,改变了以前“四指运指法”的弹奏传统。
更重要的是,巴赫把音乐从以声乐为主体,发展为以器乐为主体,并使器乐演奏技巧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全新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因而在西方被誉为“音乐之父”。
巴赫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甚至被评价为西方音乐史中最伟大的作曲家。当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作品时,惊叹道:“他不是小溪(巴赫的名字德文Bach,是‘小溪’的意思),是大海!”
巴赫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