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巴赫
巴赫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祖父的兄弟中有两位是具有天赋的作曲家,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几位是颇受尊敬的音乐家。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然而命运之神却偏要找些麻烦:他9岁丧母,10岁丧父,只得靠大哥继续抚养。
而后巴赫在二十一岁时同大他一岁的的堂姐玛利亚·芭芭拉结为伉俪,他们一共生了七个孩子,但是当巴赫三十五岁时妻子不幸离世。翌年他鸾凤再续,可是他的第二个妻子非但不能帮助抚养头七个孩子,反而又给他生了十三个。巴赫死后只留下九个儿女,其中有四个成为真正著名的音乐家。由此可见巴赫的的一生是受尽了生活的苦难,年少丧父丧母,中年丧妻,而后在儿女的成长中又不挺的扮演者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生活带给他的苦难,让他不得不寻找在精神上的慰藉,笃信宗教,成为了一名路德教徒。 (路德教是新教的一个重要派别,又名信义宗)
巴赫的创作
因此巴赫的作品大多是为宗教服务的,他可以被称为是最后一位伟大的宗教艺术家,他认为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赞颂上帝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他的音乐最初就是从被称作赞美诗的路德圣咏而产生的,而通过旋律可以看出作曲家结合了当时流行的通俗之声。他的音乐在音乐形式上没有创新,只是把现有的形式推上顶峰。当然这个顶峰有点高,巴赫常用的题材,后面的作曲家基本上就不会再碰了,因为巴赫已经将这些题材写到了完美无瑕的境界,再怎么写也比不上他。
在小提琴方面,巴赫为小提琴而作的《6首无伴奏奏鸣曲》被誉为"小提琴音乐中的"。巴赫创作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一共6首(BWV1001-1006),大约于1720年作于德国的克滕。在这6首奏鸣曲与组曲中,巴赫设计了小提琴表达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几乎不可能演奏的对位技巧。它们构成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颠峰。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颠峰。所谓无伴奏并非是这没有伴奏,而是用小提琴拉复调音乐,由此可见这套组曲与奏鸣曲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大家都将这部作品当作学习中必备的练习曲,但作为练习曲的同时,他又非常的优美,堪比诸多优秀的小品。诸多大师都将巴赫的这部作品当作演出的必备曲目,同时也是区分小提琴演奏者重要关卡。
幸运的是在巴赫死后,伟大的莫扎特和贝多芬发现了他,他们被巴赫音乐的深刻,被他的音乐的完美和无懈可击所震动。而后门德尔松受其老师的影响也发现了他的作品。于1829年,门德尔松在柏林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演出中,使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复活。也正是门德尔松的大力推广,自从那次演出后,人们对巴赫的关注度大大的提升,还成立了“巴赫研究学会”致力于挖掘他的作品,巴赫的重要性才一直恢复到了今天的高度。
到最后我们来听一听,被誉为巴洛克后期恰空发展高峰最高成就的这首巴赫的《恰空舞曲》,这首《恰空》是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中第2首的末乐章,被人们视为巴赫杰作中的杰作,并在一切小提琴作品中也堪称经典。在这首乐曲里,充分展示了巴赫精湛的创作技法、深富哲理的思想内涵、宏大的音响效果。小提琴所能够发出的最大音响限度被巴赫全部挖掘,一把琴演奏出多把琴的效果。乐曲即呈现出小提琴温柔似水的美妙旋律,同时具有令人震撼的雄伟庄严地音响效果,如交响乐一般的磅礴气势。被视为巴赫小提琴音乐创作的巅峰之作。
提琴双杰(2CELLOS)
看动漫识音乐(二)
法国小提琴名曲之《沉思》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
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
请关注我。